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线上线下”一致,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订餐平台应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送餐人员应当保证配送过程食品不受污染等,该办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分析认为将倒逼商家与平台整改、重视食品安全,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川自贡杨女士通过顺丰速运向北京邮寄10斤燕窝,并保价20万元。燕窝抵达北京后发生破损,由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杨女士将顺丰速运起诉至法院,要求按20万的保价进行赔偿。经一审法院审理,杨女士的诉求得到支持。但顺丰速运不服提起上诉。媒体认为顺丰作为国内知名的大企业,应当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推诿责任。 【食品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江西九江调查疑似“镉大米”事件 污染企业应承担生态修复责任 11月6日,有环保志愿者在网上发布举报信称,对江西九江柴桑区港口镇的土壤及稻谷取样后,发现均存在重金属镉超标,污染矛头指向九江矿冶公司。10日,九江市柴桑区委宣传部官微回应称,已组织技术人员对周边土壤、水体、稻谷等取样送检,验结果将第一时间公布,九江矿冶公司已于今年8月30日被责令停产整顿。14日,柴桑区宣传部官微再次回应称,待检验结果确认后将对确属污染稻谷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开启环境整治工作,编制污染治理方案,对九江矿冶公司启动永久性闭矿工作。据该镇政府工作人员称,矿山曾与村民达成补偿协议,可能部分村民舍不得土地荒废又复种才出现了“镉大米”问题,目前了解大米没有流向市场。 舆论关注:禁止污染地耕作是关键 生态修复需有紧迫感 江西九江“镉大米”风波引发媒体集中关注,新京报评论认为,不使用被污染的土壤,是最便捷的控制土壤污染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的方式。光明网则认为,该区域的污染状况完全推给“历史遗留问题”恐怕有卸责之嫌。面对“镉大米”,当地除了进行无害化处理,釜底抽薪之举应是加快对受污染土地的修复与整治。更有自媒体“深一度”实地调查,发现有当地村民曾自费送检3份稻谷均超标,追问有关部门污染源及补偿均未获答复。“力量时评”认为,一些地方的GDP在增长,但污染更在增长。粮食产量在提高,但可以食用的粮食却在减少。毒大米流通中的制度监督漏洞固然可怕,但最可怕的还是源头种植土地的污染。 面对“镉大米”的出现网民纷纷表示担忧,有人称,真是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网民表达了质疑:为什么是环保志愿者发现的?监管部门呢?稻谷进行无害化处理,那村民的损失谁来承担呢?也有网民表示,一定要严查毒大米,给大家一个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