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 >

食品舆情:“发霉盒饭”现食安隐患 “火锅之乡”命名引舆论争议

2018-09-26 09:43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9月10日至16日期间,高铁餐饮出现“发霉盒饭”受到关注,舆论呼吁监管加大力度,落实旅客权益保障;安徽广德拟申报“火锅之乡”,“抢跑”争夺文化名号引发舆论热议。顾客在呷哺呷哺火锅店就餐吃出老鼠,企业回应遭指责是在推脱责任。
盒饭霉变 高铁餐食现食安隐患引发舆论担忧
9月8日晚,武汉市民祝先生和夏先生二人乘坐G505次高铁,在车上购买到了变质发霉的盒饭。夏先生因误食变质盒饭,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状况。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9日傍晚通报称,已于当日对同批次产品全部下架封存,暂停采购上海新成食品有限公司的动车盒饭。该事件引起国务院督查组高度重视,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自今年9月29日起,全国铁路将停止使用常温链盒饭。
舆论观点:高铁餐食问题频现 呼吁监管高层级介入
高铁餐食问题频现却鲜有解决。澎湃新闻报道称,长期以来,关于高价盒饭、发霉盒饭等话题,时常成为公众吐槽的话题。近几年,以餐饮为代表的铁路服务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此次“发霉盒饭”的出现,说明高铁餐饮服务短板仍然没有解决。
不能仅靠铁路部门的内部监督和餐饮单位的自律,舆论期待监管高层级介入。《检察日报》评论认为,高铁上的盒饭经营方与生产方,其实是一根藤上的两只瓜,完全指望经营方来监督生产方,恐怕是与虎谋皮。因此,需要更高一级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动车盒饭供应商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规范高铁盒饭的保质期标注。《法制晚报》评论称,2015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而立下了最严的规矩之后,执法也需要“最严”,无论违法对象是小作坊还是大型的央企、国企,食品安全法应及时“亮剑”。
舆情点评:食品安全是高铁餐食底线 调查结果应及时公布
因经营环境限制,舆论多有评价高铁餐饮差强人意,干净、卫生应是底线。有媒体就指出,“高铁盒饭霉变”事件之所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并在舆论场上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是因为高铁餐食关乎公众食品安全,更在于它是很多旅客在高铁上吃饭的“唯一选择”。在高铁餐食基本垄断的闭环里,旅客本来就算“弱势群体”,倘若连最起码的餐饮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旅客的权益无疑会受到更大损害。
近年来,高铁餐食多次引发舆论争议,公众负面情绪不断累积。2016年春运期间,就有对高铁盒饭“售卖价格高”“15元盒饭藏着卖”等批评声音出现,彼时已有观点质疑铁路以垄断地位兜售高价盒饭。2017年,“15元盒饭不断供”政策停止执行、高铁服务员推销高价餐、盒饭超长保质期、经营思路落后等多个涉及高铁餐食的问题均引发舆论争议,打击了公众对高铁餐食的信任。综合来看,此次事件中,相关部门当前已回应表态,将完善相关机制,并且全力加强旅客列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旅客权益。后续,相关部门还应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出台彻底、全面的整治方案,挽回公众对高铁餐食的信任。
广德拟申报“火锅之乡” 争名背后显示地区发展诉求
9月11日,据安徽网报道,安徽广德县工商联发布消息称,将申报“火锅之乡”。此举受到舆论质疑:以火锅著名的重庆、四川尚未申报“火锅之乡”名号,广德此举有“抢跑”意味。中国烹饪协会相关人士指出,目前,全国范围内仅有重庆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火锅之都”的名号,但地方的名号认定并没有排他性,其他地方也可以申报该名号。当地活动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广德火锅区别于四川火锅、潮汕火锅,在当地也被称为“锅子”;申报火锅之乡是为了给广德打造一张旅游美食名片。
舆论观点:既有对当地追名逐利的批判 也有对其打造品牌效应的认可
有媒体认为,广德当地不具备“火锅之乡”的条件,文化名号名不副实。《潇湘晨报》评论认为,四川、重庆的地域特征形成了其火锅饮食特色,但广德工商界有人在明明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仍然试图抢先拿到“中国火锅之乡”的金字招牌,这就貌似近年“地名争夺战”“名人故里争夺战”的另一个荒唐版本了。《燕赵都市报》评论,申报名号应该在历史文化方面下功夫,积极挖掘美食背后的历史渊源,丰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让名号实至名归。广德将土语锅子改变成火锅,引发误解,且传递出一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
也有观点认为,“先到先得”不是评判标准,“火锅之乡”还需通过市场检验。有专家指出,类似的“权威命名”已经泛滥。当一种风俗和文化用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来划分和命名,不仅起不到真正的促进作用,甚至还会浪费资源、加剧地区之间的矛盾。《春城晚报》评论认为,“权威命名”是申报不出来的,人们说起火锅之所以就想起重庆、四川,这是舌尖被美食征服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北京青年报》评论称,广德“火锅”即便申请到“火锅之乡”的命名,也只是烹饪行业内的一种“游戏”,究竟能否被消费者接受,需要通过市场检验。
另有观点指出,申报行为本身展现品牌建设意识,不应一棍子打死。南方网评论认为,申报“火锅之乡”并不违规,作为地方行业协会,申报本身表现出了强烈品牌建设意识,这一点值得肯定,像沙县小吃等知名地方特色餐饮品牌,近年来打入了国内外市场,显示出强大的品牌效应。东方网评论称,广德火锅有千年历史,还曾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条件已成熟,将广德火锅打造成一个饮食文化的品牌,对当地的旅游发展是一种促进。广德火锅能否被认可,关键在品质,申报“火锅之乡”是一个提升品质的契机。
舆情点评:正视地区发展渴望 良性竞争可造福民生
近年来,“大蒜之乡”“曲艺之乡”等文化名号评选,往往引起舆论质疑评选方的权威性及背后的各种费用开支问题;而“桃花源”“老子故里”等地名争夺战,舆论喧嚣过后也是“一地鸡毛”。此次广德申报“火锅之乡”,引发了舆论对诸多前车之鉴的警惕。广德当地相关人士也表态此事“步子不能迈得太快”,会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弄清名字的来源和历史,挖掘火锅文化。
综合来看,当前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文化名号的争夺,不必急于否定,还需脱开“该不该争”的桎梏,更关注如何立足本土做好推广。在挖掘地区文化资源基础上的良性、有序竞争,或有助于乡土文化的保护推广,也能造福民生。如2016年,有媒体在报道安陆市与江油市争“李白故里”后续时提到,各地李白文化爱好者们“不打不相识”,安陆、江油两市围绕李白文化有了良好互动,纷争已停,合力推动李白文化走向世界。
呷哺呷哺陷“老鼠门” 餐饮业竞争激烈现食安隐患
据媒体报道,9月6日,潍坊市民马先生与怀孕的妻子高女士在当地一间呷哺呷哺火锅店就餐时,从火锅汤底里捞出一只死老鼠,马先生随即向当地监管部门举报。据马先生表示,在与店家交涉过程中,有店员竟提出了“给两万元打胎费”的赔偿条件。8日晚,呷哺呷哺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已全面检视各个环节和餐厅所有监控视频,初步排除因菜品出餐操作不规范或餐厅环境污染造成老鼠进入的可能。
9月9日,潍坊市奎文区市场监管局根据前期调查情况,责令该呷哺呷哺分店停业整改;对其涉嫌经营混有异物食品的行为立案处罚。11日,有记者查看呷哺呷哺官方微博时发现,前述声明已被删除。
受这一事件影响,9月10日与9月11日,呷哺呷哺股价分别下跌了6.11%和6.32%.截至9月13日收盘,仍未恢复到此前的水平。
舆论观点呷哺呷哺回应不被认可 有推责嫌疑
店家否认自身原因引发事件遭受舆论指责。有网民称,店家总是认为食物中有老鼠是消费者人为的,这样的做法明显是在逃避责任。《法治周末》引述律师观点称,店家提供的证明并不能完全排除老鼠入侵,店家是事后证明了没有老鼠,并不能证明事发前没有老鼠进入。而即使该店中真的从来没有过老鼠,但消费者吃出老鼠的事实已经客观存在,所以店家如何证明店中没有老鼠也没有实际意义。
餐饮行业竞争陷入同质化“红海”,商业模式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有业内观点称,资本市场追求“高坪效”和“快速复制”,门店服务和产品质量隐患等难以把控的细节被忽视,迅速扩张又导致管理失效,让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成为了必然。《证券日报》报道称,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处罚力度还有欠缺,且企业管理以利润和体量为导向,导致了食品安全成为餐饮行业的最大挑战和难题。
舆情点评:食安问题频现 公众对餐饮行业信任度受打击
该事件中,具体调查结果尚未明晰的情况下,呷哺呷哺否认问题源于自身的声明,有自说自话、推脱责任的嫌疑,不受舆论认可。而店员“两万元堕胎费”等措辞更是激化了舆论不满情绪,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形象。
近年来,餐饮行业激烈竞争之下,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海底捞”、“小龙坎”等“明星企业”也遭曝光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打击了公众对餐饮行业的信任,也阻碍了企业发展步伐。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历来为公众所重视,企业若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往往会承受较大的舆情压力。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仍是餐饮企业在竞争发展中不容轻视的重点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