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 >

多家能源企业入选“双百行动” 光伏建筑一体化获突破

2018-09-03 10:39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本期,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多家能源企业入围获关注,显示出国家对于能源领域改革的重大决心;国家能源集团首次展示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CIGS-BIPV)核心技术,“房子会自己发电”受到舆论瞩目;生态环境部通报了黄陵煤化工环境问题的查处情况,对40名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引发舆论关注,环保舆情持续升温。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名单公布 多家能源企业入围获关注
近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印发《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双百行动”指选取央企及地方国资骨干企业,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被纳入名单的企业将明确具体改革目标、改革措施、责任分工等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并履行相应申报、审批程序。据悉,“双百行动”入选企业名单全部确定,共404家企业入围。其中,中央企业及其子公司224家,地方国企180家。入围企业中,能源领域国企共有81家入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网、华能集团五大能源央企的下属公司悉数入选。能源国企占比达20.05%,显示出国家对于能源领域改革的重大决心。
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 能源企业改革措施与成效引期待
《证券时报》等媒体注意到,纳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名单的企业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上市公司,试点内容主要集中在混改,员工持股等;二是此前做得比较好的试点企业,比如“十项改革试点”等企业也进入了“双百行动”名单,从此前的单项试点转向“一企一策”制定综合改革试点;三是经营困难的企业,这类企业的试点主要集在如何摆脱困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方案》要求入选企业于9月底前上报各自综合改革方案,也受到舆论关注。有声音预测,国企大改将于10月正式开始。《中国证券报》援引业内人士观点指出,“双百行动”将使得改革由点向面全面铺开,下半年试点进一步扩围并向纵深发展,更多地方国企加入试点行列,资本市场投资运作将迎来高潮。
着眼能源领域国企改革,华夏能源网撰文称,能源央企因为资产难明晰、评估成本高、涉及利益广等问题,改制的进度较慢,但改革工作坚持迎难而上。近两年,能源国企以重组为突破口,先后完成了中电投与国核技(国家电投)、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核与中核建(中核集团)、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中国化工)的重组工作。同时该文提出,结合本次“双百行动”,能源国企有望迎来改革、重组的历史性机遇,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成效,令人期待。
石油、化工、煤电行业成重点领域 有望提速改革进程
综观舆论场,石油、化工、电力等领域的国企改革颇受关注,承载舆论较高期待。《中国化工报》指出,石油和化工行业是“双百行动”重点领域,石化国企有望借力提速改革进程。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也认为,下半年改革提速预期增强,国企重组整合成为主线之一,煤电及化工等近期重组、股权转让案例增多的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石油领域,中国五大石油国企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集团、延长石油,全部有子公司入围。微信公众号“石油Link”依据入围油企名单,总结出三方面特点:第一,企业数量较多,本轮改革力度较大;第二,油企类型广泛、涉及业务多元,包括油田公司、油气服务公司、装备公司、销售公司、化工公司等;第三,重量级企业入围,吐哈油田、昆仑能源、中国石化润滑油、中海油服等重要企业也纷纷进入名单。文章提出,入围“双百行动”的油企,将迎来力度极大的改革,为整个油气行业的改革指明风向。另外,油企在混改和员工持股方面的举措将持续牵动舆论关切。该文认为,民资、外资会否成为石油国企的股东、石油国企会否入股非国有企业等,令人关注;在建立员工激励制度方面,中石油、中石化都在推进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会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员工持股,值得期待。
电力领域,中国电力新闻网发文称,32家大型电力企业或其子企业入围名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等大型电力企业所属子企业均有入围。自媒体号“电力知识讲堂”直言这些电力企业将在今后的改革中有大动作。
国企改革重心下移趋势明显 山西等地方能源企业获聚焦
从地域角度来看,有业内人士指出,入选企业中地方国企占半壁江山,表明国企改革试点范围正在扩大,重心下移趋势越发明显。“双百行动”将使国企改革由点向面全面铺开,下半年试点进一步扩围并向纵深发展。结合改革方式而言,华泰证券认为,国企混改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主题,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江浙、天津等地有望率先取得突破;结合行业领域而言,《中国化工报》提出山东、山西、河北、辽宁及云贵川渝等西南省份石化行业国企相对集中,将成为“双百行动”主战场。
另外,山西能源企业的改革在此语境下备受瞩目。山西省共有焦煤集团、阳煤集团、晋能清洁能源等六家企业进入“双百行动”名单。此前,山西省国资委提出,下半年山西国企国资改革将提速,重点推进由晋煤集团、潞安集团、阳煤集团、焦煤集团分别牵头的燃气、现代化工、煤机装备、民爆四大行业集团重组事项,并明确了时间表。据业内人士分析,山西作为煤炭大省,这轮国企改革中煤企兼并重组是重点,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预计随着改革进一步推进,省属大型国企竞争力有望增强,其所属A股上市公司将显著获益。
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应用或提速
近日,第三届中国西安光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展览会举行,国家能源集团在展览会上首次展示了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CIGS-BIPV)核心技术展示单元平台,引发媒体及公众的好奇与关注。据悉,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作为建筑幕墙,真正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科技日报》、人民网、光明网等中央媒体,《经济参考报》、第一财经APP等财经媒体,《中国电力报》等行业媒体,以及澎湃新闻网等地方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监测期内,该事件持续引发关注与解读,“房子会自己发电”受到舆论瞩目。
舆论关注铜铟镓硒薄膜光伏技术的特点
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电池具有功率衰减低、寿命周期长、弱光发电性能好、轻量化等许多优点,其丰富的色彩,还可实现建筑学上的美观等理念。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电池由此在国际上被称为“下一代非常有前途的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也表示,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发电代表着最有前途的太阳能发展方向。
铜铟镓硒薄膜光伏产业发展获得积极评价
光明网表示,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实施的这一科技创新项目将铜铟镓硒光伏技术与建筑工程深度融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让城市建筑由能源消耗者向能源生产者转变。《中国电力报》评论称,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使得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从概念走向现实,并从“初级版”向“高级版”进阶。业内专家认为,能源巨头发力铜铟镓硒薄膜光伏产业,将加快光伏建筑一体化进程。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激发社会与经济效益双重期待
国家住建部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澎湃新闻网表示,玻璃幕墙即是光伏电池,建筑有望从“耗能”向“产能”转变。《科技日报》评论认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将具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业内人士也评论称,人类建筑的发展,一直以能耗增长为代价,光伏与建筑的结合,颠覆性地改变了建筑只能耗费能源的历史,是建筑艺术与能源思想的双重变革。
多家能源央国企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
第一财经梳理指出,国家能源集团、上海电气、中国建材、中建集团、同煤集团等央国企已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发电领域进行了布局。今年4月,六部委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智能光伏建筑的应用方向。此后,巨头企业加快了进入该领域的步伐。目前,多家央企以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为切入点,在这一领域加快布局。
随着多家能源央国企入局铜铟镓硒光伏发电领域,该领域越来越受到舆论关注。就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而言,资本及产能仍集中于晶硅路线。舆论对于铜铟镓硒薄膜发电技术的未来持不同看法。一种较为客观的声音认为,晶硅和薄膜在应用上各具优劣。
整体上看,铜铟镓硒薄膜发电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将会是光伏产业和建筑产业的共赢,也将会带来能源与建筑领域的深刻变革。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建筑行业的推广与应用,将让普通建筑变成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也顺应了绿色智能城市的发展趋势。不过,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高门槛,如以光伏幕墙替换普通玻璃,造价较高;光伏发电成本比常规发电成本高;光伏发电不稳定,易受天气影响而波动等问题。另一方面,虽然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但目前光伏建筑的市场认可度仍较低,市场份额还很小。前期投入成本高等原因或影响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等方面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积极性。
为此,加强对消费理念的引导以及光伏建筑市场的培育,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看待光伏建筑这一分布式绿色清洁能源的新形式,已成为行业的呼声。从企业及行业的角度来说,需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通过技术升级,降低产品造价、加快产品的实际应用,将是加快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化进程的关键。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也是助推光伏建筑规模化发展背后不可或缺的一只手。
黄陵煤化工长期违法排污引关注 环保舆情持续升温
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长期违法排污污染环境。今年4月14日,该企业的问题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节目播出后,陕西省环保厅曾连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理意见。
8月14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问题的查处情况。黄陵煤化工存在大量环境违法行为,被责令停产整治,罚款410万元;对40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其中对政府及监管部门27名责任人进行问责,对黄陵煤化工13人进行处理,5名领导被免职等。
企业长期无证生产、违法排污引发媒体聚焦
经查,黄陵煤化工存在环评与“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污、规避监管四项环境违法行为。旅商新闻网文章指出,黄陵煤化工违规生产,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铤而走险,实属利益熏心,冒天下之大不韪。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焦化行业属于典型的重污染行业,一直处于环保治理的风口浪尖,但行业无证生产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监管部门“只查不管”“以罚代管”问题突出
环保部门对黄陵煤化有多次查处记录,仅2016年一年时间,就被查处8次之多。此外,在2016年12月5日,黄陵煤化工脱硫液因管道倒塌,发生泄漏,造成了水体污染。在此事之后,黄陵煤化工的违法生产仍未停止,甚至在2017年7月顺利通过环评验收。生态环保部在查处情况通报里明确点出,当地监管部门“只查不管”“以罚代管”问题突出。中国经济网文章也指出,黄陵煤化工长期无证生产、违法排污,与地方政府疏于监管或者说放羊式的、流于形式的督查、监管有直接的关系。
政府严格履职、企业自查升级是唯一出路
自黄陵煤化工长期污染一事被曝光后,相关内容持续受到舆论聚焦,生态环境部14日的通报促成了该事件的又一轮舆情高峰。
检查发现,黄陵煤化工通过采取停止推煤装焦作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方式,规避陕西省环保厅现场执法监管,此前“7?12”爆炸事故的报告书里,同样曝光出了规避检查、逃避政府监管的问题。而未批先建并投入违法生产、选址不符合要求与长期污染却仍然可以通过环评揭示出了地方政府遮掩、保护的态度。近日同样暴露在阳光下的还有“鸡西鹤岗洗煤废水排放污染”一事。可以看出,“纳税大户”“经济支柱”将不再是地方企业污染环境的“保护伞”。在环保态势趋严的情况下,逃避监管、未批先建、违法生产等将成为环保部门的重点监管领域。
此事件也给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提出警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曾对政商关系提出要求,应“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应到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与被监管企业,更应共同谋求构建和谐、健康、阳光的企地关系,为一方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