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信部在2010年就开始进行试点的“携号转网”业务,时至今日,进展却难言顺利。据媒体报道,为防止用户流失,部分电信运营商采取捆绑业务套餐、延长排队时间等做法变相设置障碍。还有一些满足转网条件的用户,被运营商告知存在诸多风险后无奈放弃转网。
运营商给“携号转网”设障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有业内人士称,技术障碍并不是“携号转网”难的根本原因。而运营商给消费者 “携号转网”业务设卡,根本目的是“避免客户流失”。舆论认为,这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一种剥夺。
网民“江德斌”认为,运营商阻碍、拖延用户“携号转网”,妨碍了通信自由权、侵犯了消费者自主权利,与我国鼓励通信行业市场竞争的政策相悖。
网民“谢鸿瑞”说,“携号转网”难的根源是各运营商为维护自己核心利益和客户资源而设置障碍,违反了“遵循方便用户、公开公平、诚信自愿”原则,虽在短期从中获利,但长此以往,忽视用户体验、反大势而为之,只会“画地为牢”,导致用户“弃之而去”的“双输”局面,更不利于促进市场竞争、行业创新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方为留住客户的长久之计
用户想要转网多是基于对当前运营商服务的不满,例如网民“真的有点邪”就表示,说到家庭套餐,中国电信最狠!平均消费33元,说到个人套餐,中国联通是年轻人的套餐!说到中国移动,套路最多!一般3家运营商同价格套餐内容相差不多,也没人愿意转网。由此,舆论认为,运营商升级技术、创新业务、提升服务,才能真正留住用户。
网民“张瑜”说,给“携号转网”设障实在谈不上明智。工信部表示,“预计在2020年之前,移动电话用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号码携带服务”。运营商应该看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决心很大。再则,从“携号转网”的时间表来看,留给运营商的“解题时间”已然不多了,依旧玩设置障碍的套路,势必将自吞苦果。在“携号转网”上,运营商其实更应打好“先手牌”。开放,当然意味着眼前利益的削减,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迎接竞争、压缩成本、提高效率、通过调整做得好的运营商未来更有可能实现用户增长、利润回升。
法制晚报评论说,运营商留住客户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服务水平,积极进行产品和业务创新等。而消极应对“携号转网”,从长远来看显然不利于行业创新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长城网评论也称,从长远来看,“携号转网”无论是对消费者、运营商还是整个社会都是好处多多。作为电信运营商应该“顺势而为”,与其担心短期内用户流失而设置转网门槛,不如想方设法升级自身的技术、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相信只要服务好,消费者们总会“买账”的。
相关部门应用细则和监管推动“携号转网”落地
舆论指出,对于电信运营商在“携号转网”业务上的不作为,监管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对“携号转网”政策和实施规则进一步给予完善的同时,也要加强市场监管和治理,双管齐下。
网民“徐建辉”说,从报道看,“携号转网”大有被架空的危险,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也是对政策“红利”的消解。对此有方面必须高度重视,一方面应进一步细化、完善转网规则,一方面应加强监管,严查运营商违规侵权行为。
光明时评马涤明说,运营商给“携号转网”设置的障碍,主要是霸王条款、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等问题。这方面,用户个体维权成本较高,行政主管部门和消协应主动作为,共同促进“携号转网”业务试点工作圆满结束,让广大消费者早日享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竞争的红利。
华声在线评论说,政府有关部门应总结“携号转网”试点经验,以问题导向解决存在的技术感受、变相设障等各类问题,加大推广力度。同时,引导各运营商增强推进“携号转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软服务”。
“高扬”说,对于符合条件却不敢转网的消费者,有关部门也应积极作为,加强信息公开。试点工作开展、运行状况如何,遇到了哪些问题应有完整的数据统计等情况都应公开,增加消费者的信息来源。
湖北大学经济法学者邹爱华则建议,破除垄断不能仅靠“携号转网”,可以将无线网络建设和电信运营商分开,由国家统一建设基站、制定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让各电信运营商主要通过提供“软服务”来吸引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