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基于病理标本测序方法提出马兜铃酸与肝癌存在相关性,引起业界热议和公众担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回应称,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两者有无直接关系,但承诺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开展相关基础性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
虽然马兜铃酸早已被列为一类致癌物,但马兜铃酸肝毒性是一个新问题。马兜铃酸究竟是不是中国肝癌高发的原因,只有通过大样本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才能得出确切结论。监管部门的答疑解惑,回应了社会关切,有助于让公众更准确地评判和认识目前的各种信息;监管部门将对含马兜铃酸产品进行专项检查,这样的表态和行动也有助于消除恐慌情绪。
目前,人们广泛讨论的马兜铃酸问题主要如下:马兜铃酸的利弊各是什么?马兜铃酸有无安全剂量?如果有安全剂量,这个剂量又是多大?已经服用过的人是否将来还会有“后患”?今后中医师开中药处方及患者服用含马兜铃酸属药品时应该注意什么?能不能制定出安全使用指南,或者有没有马兜铃酸的替代药材……关于这些问题,目前大部分已发表的文章表达的都属于“专家意见”,期待接下来能有以科研数据为依据的答案。
事实上,一个颇为尴尬的事实是,马兜铃酸的安全性问题,其实是个持续约20年的老问题了。上世纪90年代,比利时就曾出现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减肥药导致女性肾损害事件,被称为“中草药肾病”,引起世界关注。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前会长李永明当时就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致作者的信,并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上建议有关部门开展深入研究,所以他把最新事件称为“医学界早就亏欠公众的一笔旧账”。
但自那以后,马兜铃酸中毒事件仍然继续上演。2003年,中国多家媒体报道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成分含马兜铃酸导致肾病,促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禁止使用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等。没想到,10多年后的今天,马兜铃酸安全性问题再次引发巨大争议。
“当年的一些疑问,仍然是今天的不解之谜”,李永明感慨地说,“希望这一次,有关科学研究机构能真正重视这些事关大众生命健康和中医药发展大事的问题,尽快立项,由多学科专家参与重复相关实验,深入开展研究,回答关键问题。总应该拿出点‘硬数据’来说话了。”
更进一步地看,马兜铃酸安全性问题,反映出中医药的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加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诚然,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我们不能因为马兜铃酸问题而因噎废食,轻易否定中医药;但也要看到,由于古人认识的不足和实验手段的缺乏,一些中医药也确实存在不足和糟粕,必须借助科学手段去芜存菁,把马兜铃酸事件引发的“危”,转化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机”。
中医药和西药一样都是药,“是药三分毒”,没病就弄点中药补补的做法应该坚决反对。借用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劳力行教授的一句话,不主张把中药作为保健用品,用来“治未病”,中药治疗应该强调“中病即止”,不应长期服用;而应该用更环保、更“绿色”的方法如针刺疗法、太极拳、气功、食疗、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来“治未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