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法治 >

“黑名单”上的停产“保健酒”竟成网红

2018-05-08 09:47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一款名为“清宫御酒”的“保健酒”,早在2015年就上了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黑名单”,且厂家及其品牌被注销,但仍公然销售达两年之久。
日前,深圳警方在粤湘两地破获这起非法“保健酒”案,刑拘9名嫌疑人,涉案产品价值近千万元。
价格高出成本几十倍,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
2015年9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告称,在各地执法检查中发现共有51家企业在69种“保健酒”、配制酒中违法或者涉嫌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清宫御酒”位列通报名单中,该厂家及品牌随后被注销。
然而,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在2017年的清查中发现,这款酒仍在多个电商、社交网络平台及线下渠道流通,且交易量不小。“清宫御酒”在网上被吹嘘得神乎其神,宣称有壮阳奇效,产品简介上还标注有“清宫御酒乃根据清代秘方,采用多种名贵原料,以中国传统工艺精酿而成”字样,欺骗和误导不少消费者。
2017年底,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市场稽查局药品稽查处联合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开始了相关调查。
警方侦查发现,这家线上销售“清宫御酒”的店铺位于广州,随后在广州海珠区将该店一名经营人员抓获,并在其家中收缴了该款酒200多瓶。经检测,这些“清宫御酒”被检出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
办案人员介绍,这些“清宫御酒”产自长沙。在该产品上了“黑名单”后,原本的厂家“康年华”停业整顿,但存货随后仍流入市场。该厂家原经销商清楚地知道该款酒含违法添加成分,不敢明目张胆进行销售,只销售给几个固定的老顾客。因此,尽管原本厂家不复存在,但这种酒在长达两年时间里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产品在市场的价格并不便宜。以其中“豪华版”的一款“清宫御酒”为例,网页上标称的销售价为588元。据警方介绍,100毫升小支装的产品市场售价128元,添加了违禁品的“清宫御丸”,价格也要68元/粒,而这个价格几乎是成本的几十倍。
据了解,西地那非属于处方药,在食品或保健品中添加属于违法行为,长期服用对人体具有一定危害,对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危害极大,严重者可致心肌梗死。有消费者反映,在饮用了“清宫御酒”后,出现头痛、眼花等症状。
关了大厂家冒出小作坊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存货”流入市场外,有原厂家的销售人员由卖产品转移到生产、销售产品,且变本加厉扩大产品线、转移技术给他人牟利。
办案人员介绍,广州这家网点的另外一个货源来自皮某。皮某原是“康年华”酒厂一个营销人员,工厂停业后,他并没有放弃这个生意,而是采购了包装盒,在自家搞了一个小作坊继续生产。皮某的制酒工艺与原厂家如出一辙,采购药酒后往里添加西地那非。除此之外,皮某不仅生产“清宫御酒”,还生产同样有违法添加的“清宫御丸”。
除了皮某外,“清宫御酒”还有另外的仿冒者。陶某原本是“康年华”酒厂在深圳的经销商,在工厂停产后,陶某盗取了该酒的配方和技术,在卖了一阵后,他以30万元的价格将技术和机器转让给温某。随后,温某和老乡贺某在广东惠州设立了一个加工厂,贺某在惠州负责生产,温某在深圳负责销售。
要让食品监管执法真正“落地”
这起案件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厂家被查封后,库存的违法酒没有被妥善处理,而是悄悄流入市场。专家认为,这是执法过程中的疏漏造成的。
此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宋华琳指出,“黑名单”制度不应只是简单曝光,而是要真正起到有效的法律约束作用。例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让监管系统自动抓取关键词,及时了解违法产品的销售情况。
该酒两年中采取小作坊式生产加工,作案手段隐蔽,且链条追溯困难重重。深圳福田公安分局治安科民警杨忠华说,嫌疑人反侦查能力强,皮某居住在长沙,却在离居住地有100多公里的地方发货,外出时经常换乘不同的车辆。监管部门表示,目前,小作坊式的保健品生产在网上销售量很大,追查违法线索的源头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监管难度很大。
“加强常态化的监督检查,相关部门既要依靠群众举报,更要学会主动介入。”广东融方律师事务所律师吕胜柱说,只有严格监管,加上严厉问责,才能有效堵塞管理漏洞,为公众健康树起一道安全屏障。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