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 >

网民认为应反思扶贫考核机制 杜绝形式主义

2017-12-26 09:39 | 新华网 |
我要分享


【案例剖析】

近来,有两起与扶贫相关的新闻引发舆论热议。一则是,重庆巫山县大昌镇镇长陈勇强按贫困户李泽龙的头要求鞠躬道歉,并伴有不当言行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并引发网民关注。对此,县委决定,暂停陈勇镇长职务,责成纪委依纪依规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另一则是,关于基层扶贫疲于迎检的问题。像近期的经济参考报就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旗县,出现了扶贫半年要评比5次,一次迎检花20万的情况。此外,有些贫困地区出现了贫困村干部因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且待遇低而集体辞职的现象,甚至有的村干部经乡镇干部多次做工作被劝回后又提出辞职的。这两起事件均引发网民对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诸如考核机制、形式主义等问题的反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按头道歉”践踏百姓尊严,有损政府形象

“贫困户被按头鞠躬道歉”视频在网上曝光,官方介入调查,当事人被停职。巫山当地对此事的处理,确实印证了“高度重视”的态度。网民认为,这种“恃强凌弱”的行为失了官德伤了民心,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封面新闻评论说,不能因为贫苦户“有错在先”,地方官员“有理就可以胡来”。很明显,强按着贫困户的头鞠躬道歉,且语带威胁:“以后还想不想吃低保”,已然带有强烈的羞辱性质,越过了公职人员乃至是普通人的基本行为底线。如此一来,该名镇长受到处理被暂停职务,可谓一点都不冤。

网民“隔山”说,当然,不管事出何因,真相如何,那都不是该镇长强压贫困户的头鞠躬致歉的理由。先不说做官,就做人而言,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又怎能求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一个镇长胆敢强迫贫困户鞠躬道歉,又怎能获得群众的满意?其行为损害了国家干部的形象,无形中给干群关系筑上了一道隔心墙。

还有网民认为,低保、扶贫都是国家政策。这些补贴来自国家财政,而不是哪个官员的施舍和恩赐。李泽龙家庭困难,理应享受政策待遇。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基层工作更要讲究方式方法,绝对不能蛮来,不能不把群众尊严放在眼里,不能不重视政府在一线的形象。

例如,网民“曹玉兵”说,“按头道歉”,最让人气愤的,还不是言行粗鲁,而是基层官员对百姓尊严的肆意践踏。多说一句,逼着群众鞠躬道歉的镇长,是否也该向群众低头道歉?

澎湃新闻评论说,扶贫不是施舍,更不是官员个人的施舍。如果像这位镇长,把自己的政绩需求摆在第一位,在贫困户面前扮演高高在上的施恩者,好像贫困户都要仰仗自己感恩自己,因此就必须在上级面前只讲好话不讲坏话……这还哪里是精准扶贫,分明是“精准恐吓”。请让贫困户有尊严地脱贫,而不是毫无尊严地低头乞怜。

也有网民直言,停职并不能解决问题。网民“向秋”说,有损国家干部形象,只能反映“按头道歉”的表面问题,还需镇长陈勇检讨自己为群众服务是否到位、工作态度是否端正、对待和行使权力是否正确,从思想根源上查找“按头道歉”发生的原因。

重视说假话背后的真问题

扶贫本是典型的民心工程,却被个别干部硬生生办成了引发众怒的“伤心工程”,实在令人遗憾。而对于贫困户的刻意隐瞒现象,网民认为应及时查清真相,更要予以反思。

东方网吴玲说,老人为什么会说谎?我猜想,大概是县里回访时,老人说假话目的不外有三,一是家里确实格外困难,想从中得到另外一份扶贫政策补贴;二是对扶贫工作不到位的不满意;三是时下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现象严重,让老人耳濡目染,也想从中浑水摸鱼,多获得一份补贴。老人说假话,应该严肃批评。

网民“朱昌俊”说,贫困户有意隐瞒所享受的扶助政策,秉持最基本的民本关怀,地方政府首先当要反求诸己:是否是因为现有的扶持力度,还不够贫困户完全走出贫困状态?那么,对此现象,就不能止于谴责,更要从“兜底”角度,打消贫困户撒谎背后的真实焦虑。

网民“张洪泉”说,真正的看点是扶贫款究竟发到手了没有。如果没有,那么贪污扶贫款比按贫困户的头道歉要严重的多,更需要严惩。作为一个基层干部按着贫困户脑袋道歉固然不对,但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被造谣中伤后的心情可以理解。县委暂停镇长的职务,安排纪委调查,寻找事情真相,这是一个负责态度。相信用不了多长的时间,真相一定会大白天下的,期待这只是一个误会。

也有不少网民表示,理解基层干部的苦衷,认为基层事情纷繁复杂,处理起来极为不易,不能伤了他们的心。如,网民“PollyannaSail ”说,扶贫一线,上级来检查,贫困户该享受的政策、已经享受到了,贫困户一句“玩笑话”或者“负气话”、“模糊话”说没享受到帮扶政策,基本上一个乡镇、一个县区、一个市“白加黑”“5加2”的扶贫工作都白干了。当然,这个镇长不该动手。

网民“江文”说,贫困户群众说假话原因肯定是非常复杂的。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都是要不得的,这样的假话,对帮扶干部的工作是一种否定,对他们的帮扶积极性打击是显而易见的。“白加黑”“5+2”对于很多帮扶干部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他们辛苦地付出,唯一的心愿就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从而得到贫困群众和上级部门的认可,如果贫困户群众说假话,让他们的辛苦付出很可能付之东流,这确实是很伤帮扶干部心的。

反思扶贫考核机制杜绝形式主义

舆论认为,镇长“强按贫苦户道歉”的现象,在现实中属于极端型个案。但这一个案,所揭示出的当前在扶贫考核、扶贫方式、扶贫心态等方面的问题,却很可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反思。

网民“杨玉龙”说,身为一个镇长不可能不知道“强按头让人道歉”的后果。所以,在考评机制上,也需要反思改进。不能因为检查考核机制不科学,而“误伤”了真打实干的基层干部,更不能“放过”了弄虚作假的应付式扶贫干部。

华商报评论也说,在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有一种值得警惕的论调,即贫困户“不自强、不感恩”,一味等补助,让扶贫工作很被动、很为难。无需讳言,“等要靠”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但这恰恰是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攻克的难题。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重点就在于扶志和扶智,难点也在于此,这考验着一线扶贫干部的态度、能力和智慧。

对于媒体报道的内蒙古扶贫“半年要评比5次,一次迎检花20万” 的情况,不少网民反映了所在地扶贫工作中的各种形式主义问题,并表示“感同身受”。

例如,凤凰网网民“涂涂”说,当下的当务之急,一是要迅速改变扶贫工作中已发现的诸多文牍主义、迎检乱象、浮躁不实等问题,将扶贫力量主要放在解决农民的现实困难上,将工作重心下沉到一个个村落里、一户户农家中。再就是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媒体监督也好,社会监督也好,只会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让事情走向正规。此外,除了大规模的扶贫之外,也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通过来自政府、外部社会的帮助,让农民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己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事实上,中央对扶贫领域的此类乱象多有警惕。今年7月,为解决扶贫领域依然突出的形式主义问题,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制止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大量耗费基层干部精力的行为,维护脱贫攻坚工作正常秩序。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各级扶贫部门要狠刹形式主义歪风,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而针对局部存在的“扶贫迎检”背后的基层疲劳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李志明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因为,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作为底层设计的基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顶层设计,都必须依靠基层来加以贯彻执行。可以说,基层治理现代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绩效。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