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某高校毕业生小洁告诉记者,眼下正值毕业季,她和同学们都在卖书,1000块钱买的教材只卖了10块钱。
记者走访省内多所高校发现,近期,高校旧书回收生意异常火爆,其背后是多年存在的教材隐性浪费。 三年的书 卖10块钱 小洁是我省某高校研究生毕业生。收拾行囊准备离开校园之时,小洁和同学发现,成箱的书变成了累赘,便和同学商量,以白菜价将书卖给了废品站。 三年的书,就卖了10块钱。小洁发了一个朋友圈。有朋友在下面留言:“把这些宝贝卖了不心疼吗?” “心疼啊,可留着有啥用呢。”小洁说。 同样选择卖书的,还有省内某高校本科毕业生小康。“四年大学生活,我们八个室友,共卖了四百多斤书,总共160元。”小康告诉记者,卖的书不少是新书,也有一些是用不上的书或者考试书籍。看看书本的标价,有20元到30元不等,有的甚至超过七八十元。 采访中,不少同学向记者吐槽:花了一麻袋的钱去上大学,买了一麻袋的书,最后毕业了,把书卖了,也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 部分高校:有跳蚤市场的传统 记者了解到,安徽大学有一个传统,每到毕业季,食堂门口、磬苑广场等都会有学长学姐举行集体卖书活动。 同时,学校社团每年都会举办“跳蚤市场”,将大四学长学姐带不走的东西,以线下公开交易形式,现场进行交易。 今年刚入学的大二学生小青(化名)从学校的跳蚤市场淘了不少好书。“淘了好久,买了四本,才50几块。这些闲书,买二手的也无所谓,并且遇到哪本,真真是靠缘分。”小青告诉记者,跳蚤市场上还买过李大眼、女王ccup、胡辛束的签名本,得来全不费工夫。 和小青一样,采访中,安徽大学不少学生表示,跳蚤市场的形式,可以以合理的渠道将教材或者带不走的好书转送或低价卖给学弟学妹们,促进了教材的合理循环。 “像我这几百元买的考研资料以及我的考研笔记,当废品卖掉让人心疼,如果知道谁需要,我更愿意无偿转让。”参加跳蚤市场摆摊的一位大四毕业生说,一想到下届学弟学妹们开学还要购置同样的新书,真觉得浪费。 线上交易也愈加火热 6月底,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生小王(化名)在朋友圈发了一则广告:“如果有小伙伴喜欢这些书,请与我联系”,她还配上了这些图书的照片,不到五分钟,这些书都找到了“第二主人”。 除了朋友圈,更多的网络平台成为书籍再次被利用起来的平台。 记者在网络搜索发现,目前,省内很多高校论坛甚至自媒体用户都拥有“旧书回收”和“旧书销售”项目,只要成交,即可领取旧书。 不仅如此,有些自媒体甚至将回收过来的书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科目再次销售,经营十分走心。线上交易,让书又成了书,而不只是纸垃圾。 思考:教材如何才能不流落到废品站? 大学贱卖教材的原因,一是成箱教材无法带走,二是学校没有形成合理的循环机制。 采访中,不少学生反映,如果有合适的渠道,他们愿意将教材赠与低年级学弟学妹。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我省不少高校对新入学大学生购买教材是强制的,由于缺少二手书交易的渠道或平台,大量的旧教材就进了废品回收站。
合肥工业大学周边有许多二手书书店,近期,这些旧书店又迎来很多旧书,老板为卖书的同学感到可惜。 “很多考研、考博资料是很珍贵的。”一家旧书店老板告诉记者,有些学生为了考取某所高校的硕士或者博士,会想尽办法买到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把这些考研、考博资料当废品卖掉实属可惜。实际情况中,也有很多学生反映,“让合适的书籍只有走到合适的人手里,才能最大地发挥价值。” 采访中,不少老师也认为,书籍不同于其他物品的地方在于承载了知识,知识不会因为使用过而贬值,在共享时代,毕业生想要卖掉的书籍是否也可以共享,是企业家们可以思考的问题,甚至也是校园创客可以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