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三板企业IPO的热情有所下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寻求IPO上市辅导的新三板企业同比大幅减少,同时主动终止IPO审核的企业增多。分析人士认为,在IPO审核持续从严的背景下,拟IPO的新三板企业不应抱侥幸心理,而应做好公司主业经营和规范治理,理性寻求进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的机会。
热度有所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新一届发审委对IPO审核持续从严,IPO过会率多次创新低。随后,企业IPO被否后三年内不得借壳的新规出台,让很多拟IPO企业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IPO重要后备资源库,原新三板挂牌企业转战IPO的热情有所下降。
近期,浩淼科技、湘佳牧业、天堰科技、奥迪威等多家原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布终止IPO的公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今年以来原新三板挂牌企业终止IPO审查的达10家,而去年总数为18家。
除了在IPO排队阶段终止审核的原新三板挂牌企业有所增加外,新增接受IPO辅导的新三板企业也呈现减少趋势。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今年以来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接受IPO辅导备案登记的企业有21家,而去年同期为45家,同比下降53%。从环比数据来看,去年10月15日至12月31日的两个半月内,IPO辅导备案登记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为70家,今年前两个半月的企业数量环比减少70%。
企业需苦练“内功”
对于新三板企业IPO热情降温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分析人士表示,这是企业IPO回归理性的正常反应,虽然短期内一些企业登陆更高层次资本市场的步伐可能放缓,但长远来看,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诸海滨新三板研究团队认为,过去许多新三板挂牌企业自身缺乏判断力,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随波逐流,纷纷开展上市辅导,这一现象难言理性。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大量新三板企业蜂拥参与IPO,势必造成IPO排队的拥堵,加大IPO的排队时间成本。
“IPO制度完善后,新三板企业寻求IPO的热度降温,这是市场回归理性的正常现象。”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IPO审核出现变化后,部分拟IPO企业知难而退,这是正常现象,能有效避免大量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涌向IPO队伍。
付立春建议,从当前的市场形势判断,IPO从严审核的机制将会长时间延续,因此一些怀揣侥幸心理的“带病”拟IPO企业应回归理性。谋求IPO的新三板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多练“内功”,专注主业经营,进一步提高持续经营的能力,在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升水平,以积极心态去应对IPO审核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