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飞冰箱最辉煌时曾稳坐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二把交椅,仅次于海尔。不过近年来新飞明显衰落,如今,已经基本成为区域性品牌。不过,近日一则经营不善的新飞已向当地政府申请重整的消息,将其重新拉回了人们视野。 新飞冰箱本月已开始停产重整 “迫于资金链压力,公司目前唯有停止生产活动”。根据河南当地媒体报道,一份由河南新飞制冷器具有限公司、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河南新飞家电有限公司在本月初联合发布的重整说明,其中表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以上三家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和下滑,在过去几年出现持续亏损。所以,虽然外方股东给予大量的资金和支持,还是无法彻底挽回公司面临市场的挑战。迫于资金链压力,公司目前唯有停止生产活动,以上三家公司已于10月30日向河南新乡中级人民法院递交重整申请,在人民法院监督下依法进行重整。 根据重整说明,新飞准备通过进入重整的方式,取得法律保护,使公司能够进入相对安全的经营环境,并可以专注于公司再生的战略设计。据悉,目前新飞已经启动了工作小组,其中包括管理人员和永安上海咨询公司代表。同时,将按法院指派监督人以监督重整工作。工作小组将把相关资产转化为现金,但需要时间去处理。三家公司在说明中共同承诺,将会公平和公正地处理各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重整是比清算较好的处理方案,它会给所有相关人带来最好的结果,包括员工和供应商。 新飞曾是中国冰箱四强 成立于1984年的新飞,由河南当地的军工企业改制而来。上世纪90年代,新飞冰箱赶上了中国冰箱行业最红火的时期,位居中国冰箱行业前列,与海尔、美菱、容声一起被称作中国冰箱行业的“四大家族”。1996年,新飞曾创下全国冰箱品牌前三强,市场份额一度直逼20%。直到2005年,新飞冰箱销量还排名在全国第三,高达300万台。 不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新飞冰箱在国内市场零售量、零售额占比分别为2.83%、1.70%,产品均价为2202元,早已被挤出前十。 新飞从本土企业变身外资控股90% 记者从新飞内部人士处了解到,1994年时,为了借鉴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河南省制定了“引进外资嫁接和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战略,新飞冰箱首当其冲成为试点。在政府的撮合下,新飞冰箱变为合资公司,代表新乡市政府的大股东新飞集团控股49%,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和酒店投资发展商丰隆集团持股45%,剩余6%的股份由河南省驻新加坡办事处创办的新加坡豫新电器持有。自此,新飞冰箱变成了中外合资企业新飞电器。 此后的2000年,丰隆集团又收购了由河南省驻新加坡办事处创办的新加坡豫新电器,这一举动使得新飞电器的控股权属发生根本性变化——新加坡丰隆持股51%成为控股股东,新乡市政府控制的新飞集团持股49%。此后,基于国有资本在一般竞争性行业有进有退的原则,从2004年开始,新乡市有关方面又着手于新飞集团的改制。 当时的计划是国资全面退出,49%的新飞电器股权全面退出。最终在2005年的转让过程中,新飞集团仅将39%的国有股权转让给了丰隆集团。至此,曾经占据中国冰箱行业第三位的新飞电器实现了外资的绝对控制,丰隆集团持股90%。而持股10%的新飞集团于2010年被中航集团旗下的中航机电收购,因此代表新飞集团投资的其实是中航工业。 新飞的衰落从外资全面控股开始 然而,从时间段来看,新飞的衰落也正是从外资对其全面控股开始。2011年8月份,新飞冰箱销售高级总经理王建华突然宣布辞职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新飞命运的转折点。一年的冰箱销售旺季还未结束,而销售老总突然离职显然非同寻常。其实在王建华之前,新飞已经有多名高层离职,涉及市场、技术等多领域,当时有行业人士用“团队连根拔起”来形容新飞的变局。根据新飞的内部文件显示,2011年全年新飞电器亏损约2亿元,2012年上半年继续亏损1.8亿元。新飞在2012年和2013年曾两次陷入停产风波,其中最严重的是2013年中期的那次。当时整个工厂停产一周,最终以公司的两大股东丰隆集团和中航工业对公司追加注资两亿元人民币而结束。 新飞品牌是否还能延续? 昔日中国冰箱“四大家族”如今的境况也各不相同,除了海尔依然保持独立之外,容声冰箱已被海信收购成为旗下品牌,如今市场势头正健;美菱冰箱则被长虹收至麾下,目前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市场地位。相比之下,唯独新飞已经衰落。曾任新飞电器总经理的李根曾向北青报记者分析过新飞面临窘境的原因,他将此归结于“寂寞”。他认为新飞问题的根本在于缺乏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他表示自己曾希望政府能对家电行业支持引导,完善河南家电产业链,像中山、合肥、青岛那样打造中原家电产业基地,形成聚集效应,“否则新飞将失去更多的市场”。不过到现在,新飞在河南仍然是孤独的白色家电制造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