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的教科书中,所谓的供应链主要指的是企业供应链,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供应链要从单纯的企业供应链概念中突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我认为,供应链可以分三个维度去理解:第一,供应链是战略思维;第二,供应链是模式创新;第三,供应链是技术进步。
通过对历史上曾发生的三次经济危机与三次产业革命进行研究,我们发现,美国始终把整合全球资源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早在201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就颁布了“美国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指出“我们谋求加强全球供应链,以维护美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保障我国的经济繁荣”。正是凭借对“帝国木桶理论”中所说的工业、科技、金融、军事、文化五大板块,实施超强的全球供应链整合,让美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美国的全球供应链有两个核心,一是安全,二是效率。而对中国来说,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也必须要有自己的全球供应链战略。
许多国家也把供应链作为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即以全球地域为空间布局,打造某些优势产业的“微笑曲线”,建立从战略资源、金融资本到制造生产再到销售与服务市场的全产业链与价值链。从19世纪初的英国开始,先后有美国、日本、德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20世纪末,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形成了自己的制造业优势,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
如今,全球已进入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人们开始研究与打造智慧城市。实际上一个城市的管理,就是通过对“五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文流等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空间布局、运作流程的最优化。
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最近30年来,全球制造业、流通业、农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核心内容,是由于分工的高度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也使许多企业从单个企业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组织者演变为链条的组织者和集成商。”
物流与供应链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于国民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项社会活动过程中,是以企业为活动基点的。正因为如此,《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家左右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这里所说的100家左右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包括制造业、流通业与物流业。所以我认为,应将供应链区分为国家供应链、产业供应链、城市供应链与企业供应链四个层面。在这四大层面中,企业供应链是基础,产业与城市供应链是重点,国家供应链是根本。
严格地说,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模式创新,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支撑下的模式创新。而在各种创新中,模式创新对传统模式最具颠覆性和冲击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运作模式。
供应链促使不同产业深度融合,产生了制造服务业、流通制造业、物流金融业等新领域,萌生了新的产业结构。海尔、华为、河南鲜易、深圳创捷、阿里、京东等供应链企业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生产与流通模式,是一种供应链创新。可以预言,供应链集成将成为今后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成为中国经济与产业重构的基本途径。
当然,供应链也是一种技术进步,这种技术进步体现在供应链可视化、绿色供应链、协同供应链、虚拟供应链、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风险、服务供应链、智慧供应链、物流机器人、区块链等各个方面。目前,最前沿的高新技术都在供应链中得到了应用。而《意见》中列出的六大重点任务,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协同化、服务化和智能化,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倡导绿色供应链,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等,都离不开供应链技术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