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环境信访、环境应急……广西南宁市环境监察支队监控中心主任兼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科科长黄海保在多个环保岗位摸爬滚打,一干就是33年,守护碧水蓝天。
刚入行时,黄海保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爬高伏低,上山下河,他一干就是13年,还成了南宁市空气环境质量周报工作的开拓人。
1999年,组织要把黄海保调到环境信访岗位工作。有同事劝他:“你在监测站是元老了,很有希望提拔,去干环境信访,等于从零开始,不值得。”但在黄海保看来,身为共产党员和公务员必须服从组织安排,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把工作做好。
“环境信访工作看似简单,但工作起来却有许多‘难’。”黄海保说,“得体恤百姓的难,理解企业的难,更要为政府分忧解难。”
2012年3月的一天,4名村民来到黄海保办公室:“有家化工企业要把甲醛项目建在我们村附近,这会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粮食安全,你得给我们想办法!”
“先别急,慢慢讲。”黄海保给4人搬来椅子、倒上热水,听他们反映情况,并表示将去现场了解情况。
黄海保组织核实项目环评批复并实地核实,确认了项目选址合规合法,符合环保标准。可村民还是着急,又找来好几趟。为此,黄海保多次往村里跑,用通俗的语言为村民讲解法律法规,最终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2005年开始,黄海保兼顾统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这项工作有个特点,就是‘急’,有时还真让人喘不过气来。”黄海保说,“突发环境事件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伤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急不行呀!”
2017年,黄海保在一家制浆企业进行环境隐患排查,发现企业存放了100万吨白泥的堆场,被旁边采石场挖到了边界,已出现裂缝,一旦塌方,有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并引发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必须立刻封场治理,消除环境隐患。”黄海保提出要求。可企业负责人说:“堆场一封场就意味着企业要停产,500多个工人没饭吃。”
“如果不处理,发生了事故,那可是会要很多人的命呀!”面对紧急状况,黄海保考虑了几套方案,最后他对企业负责人说:“我协调将白泥用于电厂的烟气处理,资源化利用,这样生产和封场治理两不误。”
经过黄海保反复协调沟通,白泥不仅得到资源化利用,还解决了企业技改扩能的瓶颈问题,目前,企业技改扩能项目已通过环评审批,进入设计阶段。
33年环保生涯,黄海保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安全指数”,处理了1万多件环境投诉案件,结案率95%以上;应急处置了60多起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环境事件,成功处理了20多起污染损失赔偿纠纷案件,为群众争取累计1000多万元赔偿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