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法治 >

告别情绪 拥抱程序

2018-05-28 09:55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近日,贵州毕节警方在检查一名疑似酒驾人员的时候,驾驶员以听力不好、听不清楚为由,不配合,软扛。警察既不就此作罢,也不反应过激,依照程序,一步一步来,警告不理再警告,告知法律依据后,采取强制措施,演绎了一次“教科书式执法”。视频传出,网友纷纷点赞,上万条留言,几乎没有几条站在驾驶员这边。
无独有偶。近日某地警方在检查一辆无牌照汽车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也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在公共舆论场中,往往会出现一种同情弱者的心理,哪怕弱者并不占理。可是这两起执法中,为什么就没产生这种心理呢?在上一事例中,与驾驶者同行的女子多次大喊“警察打人了”,网上一片嗤之以鼻。
很简单,这样的执法方式,大家认可、信服。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讲,所谓教科书式执法,其实就是在流程上一丝不苟,不随意增添和忽略,行必有据。不光有维护正义的立场,而且符合程序正义。
不妨对毕节警方这次执法做一次复盘。面对被执法者的敷衍抗拒,警察使用规范的法律用语进行告知,明示了抗拒的后果,怕他听不明白,还进行了重复告知,给予机会。在仍然拒绝配合的情况下,声明所依据法条,然后采取强制措施。古人有句话叫“先礼后兵”,还有句话叫不能“不教而诛”,本身涉嫌违法,警方又“礼”得充分、教得仔细,你还拒不配合,哪一点都说不过去。程序本身通过精细的人性化设计,体现着现代执法理念,体现着文明。故而,执法越规范,就越占理。
这样执法是好,可会不会影响效率?放心,紧急的情况有紧急的应对程序。整体上说,讲规矩,并不损害效率。就像交通中的红绿灯系统,等变灯时候费点时间,但比起胡闯乱走肯定是高效而安全的。消弭了不可控因素,不用为执法中的一些细节反复扯皮,没有后遗症,更高效了。
教科书式管理还有一样好处:更有力量。还记得为了自家乘车拦着高铁就不让走的那个事情吗?她一撒泼打滚,乘警看起来就有点发憷。其实,依法定程序办就是了。程序规范了执法行为的边界,也就保护了执法行为。合理事合理办,理直气壮。相反,只被正义的愿望支配方法不当,或者情绪上来举止随意,经不起推敲,反而削弱了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