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方支付严监管的背景下,预付卡等细分业务红利正在退去。1月22日晚间,湖北蓝天星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星支付”)在官网发布公告,决定退出湖北省预付卡市场。目前,已有3家拥有预付卡业务的支付公司主动“弃牌”退出。在分析人士看来,伴随着严监管,预付卡市场红利已经退去,预付卡业务牌照并不具备炒作或升值的空间。
3家支付公司主动退出
蓝天星支付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业务转型,经慎重考虑后,决定退出湖北省预付卡市场。经央行批准,蓝天星支付自2018年1月22日起终止新增预付卡发行业务。
根据蓝天星支付发布的处置方案显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2018年1月22日-4月22日),原荆福卡持卡人可继续使用荆福卡消费,所有特约商户均继续受理荆福卡。除了消费外,也可换购等面值的武商集团一卡通(武商集团发行的单用途预付卡),也可在一年内进行等额赎回。
分析人士表示,按照五年有效期,今年7月该公司将迎来续展,而此次公告则意味着公司正式放弃续展。第六批续展名单中将减少一家,实际参与续展的为25家。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家主动退出的预付卡公司。早在2016年,北京润京搜索投资有限公司官网就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自2016年8月11日终止我司的预付卡(润京银通卡)发行与受理业务”。此后,该公司在当年10月再次公告称,已于2016年8月向央行递交终止支付业务的报告。
日前,上海千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也主动申请终止支付业务。据央行网站显示,2013年1月6日,上海千悦拿到央行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牌照,有效期至2018年1月5日,目前已主动申请注销。
牌照含金量降低
在分析人士看来,上述支付公司主动“弃牌”,而不是被收购,原因之一是预付卡牌照含金量降低。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从当前来看,作为监管牌照,预付卡仍有价值,不过并不具备炒作或升值的空间。
我们统计发现,央行发放的支付牌照共分为七种类型:分别是预付卡受理、预付卡发行、移动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和数字电视支付。其中,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又合称为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和银行卡收单又分为地域性和全国性,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以地方性为主。
在牌照类型上,据零壹智库统计,243家支付机构共拥有535张支付牌照(一种业务类型对应一张牌照)。其中“预付卡发行”150张、“预付卡受理”155张,两者的占比之和超过50%;其次,“互联网支付”牌照110张,占比21%。
随着预付卡被用于洗钱、套现、偷逃税款以及行贿受贿等领域,行业开始迎来严格的监管,与此同时,移动支付开始兴起,预付卡的消费体验优势不复存在,支付红包的流行也消解了预付卡作为礼品卡的差异化优势,整个市场空间受限,开始步入低迷期。
预付卡红利不再
事实上,伴随着严监管,预付卡市场红利正在退去。对于支付机构主动“弃牌”退出市场的举动,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政策趋严,预付卡市场受影响较大,所以一些预付卡公司要么被整合,要么会主动调整企业发展方向。
从去年开始,“吃”罚单、注销牌照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常态。据统计,2017年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共开出逾百张罚单,累计金额超过2800万元,约为2016年罚单数量的3倍。在牌照方面,经过前五批支付牌照续展后,央行共注销28张支付牌照,支付牌照剩余243张。
我们注意到,不少预付卡企业面临盈利困境。央行旗下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去年8月发布的一份预付卡机构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指出,预付卡机构是非银行支付机构中数量最多、占比最重,也是近几年监管趋严后发展转型最为艰难的一类机构。
从盈利情况来看,调研的43家发卡机构中,21家盈利,15家亏损,7家未反馈。其中,15家同时获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预付卡机构所反馈的经营情况较好,有10家盈利,仅有2家亏损,盈利机构占比达到83.33%;而28家仅获“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的预付卡机构则喜忧参半,仅有11家机构盈利,13家机构亏损,盈利机构占比不足五成。
薛洪言指出,当前,预付卡正处于被移动支付逐步蚕食和替代的尴尬境地,相比银行卡支付,预付卡在小额支付领域具有更好的体验,也发挥了刺激消费的作用,一度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