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1800年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是全世界规模最大、收藏量最多的图书馆,中文藏书超过100多万册。然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文藏书还只有30多万册。从30万到100万的飞跃,伴随着中美从建交到关系成熟发展的历程,也折射了美国各界对中国认知兴趣的不断上升。
图书成文化交流重要途径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了47年的美中政策基金会会长王冀博士,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藏书猛增的见证者。中文藏书突破100万册,便是在他担任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期间实现的。
王冀日前向本报记者谈起那段经历,言语间充满自豪。1969年,国会图书馆举行纪念中国图书到美100周年纪念活动时,王冀曾向时任图书馆馆长芒福德许诺,要让中文图书超过100万册,这让芒福德吃惊不已。2004年,当王冀从中文部主任职位退休时,他的诺言已经实现。
自1869年至今,国会图书馆的中文藏书涵盖了所有学科领域,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尤为突出,包括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医学内容。全馆共有约4000份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其中有二三百种为孤本。除了汉语出版物外,该馆还收藏有大量满文、蒙文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图书。与普通图书馆不同,国会图书馆是美国政府的一个下属部门,馆长由总统任命,员工都是政府雇员。除了收藏图书,国会图书馆还负责为国会议员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研究依据。
王冀说,他在中文部工作期间,每月大约接待150名研究者,这些中文书籍为美国政府各部门、教育研究机构和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了满足越来越大的需求,馆长十分鼓励我们每年到北京、香港等地购买中文图书,并和当地图书馆交换图书。”除了人文社科类图书,美国国会图书馆还注重收藏中国科技书刊。“图书馆每年都购买中国科学杂志和书籍,订了500种中文期刊。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期刊,我们全都有。”
对于美国联邦政府和国会来说,中文部相当于身边的“中国智库”。让王冀记忆犹新的,是1982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时,总统秘书给王冀打电话,说总统想要了解一些中国文化,请他推荐三本不太厚的参考书。王冀按要求挑选了几本书。里根访华结束之后,专门给王冀寄来一封感谢信和一张亲笔签名照片。
“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图书交流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王冀微笑着说,“见证了中美人文交流从兴起到枝繁叶茂的过程,我这一生过得很有意义”。
中美人文交流无时不在
同王冀的个人观感相一致,如今中美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程度进行着。无论是在纽约、华盛顿还是在一些偏远乡村地区,记者采访时都曾见到美国民众积极参与中国文化展演等活动的盛况。
“中国古代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江苏特产的茶叶是哪种?”不久前,华盛顿地区“江苏杯”中文演讲比赛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举行,比赛环节不仅有备稿演讲,还包括即兴回答和即兴演讲。在比赛现场,中美强基金会首席执行官何立强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致辞。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学中文,当时只是出于个人兴趣,觉得中文很酷,没想到现在派上了大用场,“今天的美国学生学中文无疑将给他们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何立强认为,在美国培养新一代能够同中国进行交流的人才,有利于增进两国间的沟通,进一步消除分歧和误解,是加强中美关系的必然选择。“中美强基金会的下一个目标是寻求建立有效的网络,把学生、汉语老师和今后的雇主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提升美国学生学汉语的热情。”
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已经开设了110所孔子学院,501个孔子课堂,学汉语的人逐年增加。
同汉语一样,越来越多传统中国文化也在走进美国。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11月18日至明年3月11日举办的“辉煌大秦——兵马俑”特展即是一例。在爱好中国历史文化的美国民众看来,该展览将是一次文化盛宴——展品来自陕西省14家博物馆及考古研究机构,数量多达130余件,包括10件兵马俑真品,有40多件物品从未在美国展出过。
事实上,类似的大型中国相关主题展近年来在美国各大博物馆不断推出。2016年,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成功举行了秦始皇兵马俑展,使该博物馆当年游客访问量比往年增加了50万。今年3月27日至7月16日,本年度全美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艺术展览“秦汉文明”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内展举行,吸引了30余万人前往参观。在美国博物馆同行看来,如今中国博物馆硬件建设和展品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许多博物馆十分希望开展与中国的艺术品交流展。
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馆长奈尔吉斯热爱中国艺术,多年来积极向美国观众推广中国文化。在他看来,美国民众对中国宏伟瑰丽的艺术文化知之甚少,“举办中国文化相关展览有助于民众进一步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奈尔吉斯对记者说,他本人已经去过中国二三十次,中国民众是世界上最热情好客的人民。“中美两国间的共同点比许多美国人所认识到的还要多,我们应该在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人文交流分量越来越重
在当前中美关系的整体格局中,人文交流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中美两国政府都将人文交流合作视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持续推动。
不久前举行的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通过的行动计划中,关于加强双方人文交流合作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教育、文化、创新等诸多领域——实施中美双向留学“双十万计划”;支持两国大学智库开展机制性合作,每年举办中美大学智库对话;每年在两国举办“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并在两国新设若干“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推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美发展,双方合作培养培训美国本土汉语教师;支持两国文化机构建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举办“中美文化论坛”;促进两国公共文化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实施中美图书馆管理人员交流项目;推动两国优秀艺术作品互访,促进两国民众对彼此文化的理解……
据统计,2016年共有530万人次往来于太平洋两岸,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每年30多万名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美国每3个外国留学生中就有1个来自中国,超过1.4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和交流。
文化源自人心,又直抵人心。中美两国在社会和人文领域的交流有效地增进了双方互信,消除误解,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正如“江苏杯”中文演讲比赛金奖得主李少轩所说:“学了中文,交了中国朋友,你会发现美国人和中国人都一样,我们都是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