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一处文化广场,打开一片生活天地,搭起一个精神平台,不仅是村民共同的乐园,也改善了村风民风。
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疃村有个占地10亩的景泰文化广场,园中有景,开阔清爽。
偌大广场都干啥?“三下乡”在这里搞,“百场大戏进农村”在这里演,“人人唱村村演”在这里开幕,免费电影在这里放映……“用处多着呢!”村支书张佃壮乐呵呵地说,以前的“麻友”成了舞伴,以前的“对头”成了“戏友”。
这样大大小小的广场,如今遍布山东农村,从外到内,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悄然改变,村风民风也逐渐改善。
冬日的严寒挡不住村民活动的热情
元旦前夕,金乡县化雨镇赵寨村文化广场揭开“面纱”,来参观的村民络绎不绝。
一个村广场,两任支书梦。“以前就想建广场,但是缺钱、缺场地。村里有坑塘,填坑太费钱;村里有荒片,早就分下去了。”村支书赵宾坦言,“上一任支书与我交接工作时,首先交代的就是把广场建起来。”
为了建广场,村里开了不下20次会议,能找的人都找了,能用的资源都用了,上级财政支持,部分村民捐资,有了钱;党员干部带头,一户一户做工作,征荒片,填坑塘,最终建成了800平方米的广场。
建好,更要用好。驱车来到不远的鸡黍村,冬日的严寒挡不住村民活动的热情,小广场上跳舞的、唱戏的、扭秧歌的都有。“广场上白天黑夜都热闹,一天不来转转,心里就不是个劲儿。”村民李志刚笑着说。
“以前没广场、没舞台、没观众,只好和几个朋友躲在家里玩玩,有劲使不开。”孙效奇是金乡县鸡黍镇鸡黍村能唱会写的文艺能人,自打有了广场,县里给配了表演服装和音响设备,他和几个文艺爱好者的热情日渐高涨,“遇到不懂不会的,县文化馆老师还会定期来辅导。”
“金乡县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广泛的群众文化基础,我们把广场建设当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文化惠民效果。”金乡县文广新局局长陈胜利说,早在5年前,金乡县就把文化广场建设列入民生10件实事,并纳入考核督查,按照镇街不低于5000平方米、村居不低于400平方米的标准,统筹推进。
化雨镇北苏村的广场全镇最大,但起初跳舞没人教,看戏没人演,冷冷清清。镇文化站牵头,联合周边4个村,评选文艺骨干,送到县里学习,回来后组织村里120多名村民,组建了广场舞、徒步和太极拳3支队伍。村民张景春说:“现在只要广场上有活动,再好的电视剧、再热的牌场,也赶不上村喇叭一声吆喝。”
陈胜利说,2018年,金乡县制定了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提升标准,对硬化率、绿化率作出明确要求;还要求功能分区合理,有文艺表演区、体育健身区、娱乐休闲区,并配备5米以上的宣传橱窗。新建广场分别给予5000元、一万元的资金奖补。
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还改善了村风
曲阜市小雪街道前苗营村,72岁的老人孔凡渭还记得,2018年重阳节,村委邀请全村近百位66岁以上的老人,在广场上摆家宴、看演出。“这里本来是一个废坑塘、垃圾堆,平常大伙儿都绕着走。现在建成广场,别提多热闹了。”
眼看前苗营村活动有声有色,相邻的南雪村村支书王桂河坐不住了。村里有2100多人,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文化广场,这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喜欢广场舞的妇女只好去邻村跳,让他脸上有点挂不住。2018年春天,村里终于建起高标准广场,配上文明实践站和村史馆,村里人气顿时旺了。
“以前没场地,村民除了串门聊天打牌,就是在家看电视。”在王桂河印象里,原来村里没啥文化活动,缺乏活力,连狗都懒得叫一声。“现在一个大广场,有体育场、健身场、舞台,村民锻炼有去处、娱乐有场所,变得很有精气神儿,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了。”王桂河说,村里书法、器乐、戏剧等文化爱好者,现在互相切磋交流,带动了各项文化活动开展。
文化广场上,村民成了主角。“以前不少人觉得害羞,不大愿意出来跳。有了广场,大家交流多了,慢慢人就多了。”南雪村安国燕带领的腰鼓舞队不断壮大,广场是她们最好的舞台。起初请老师教,后来摸索着学,现在这支队伍成了各种晚会、比赛的主力。
“广场不仅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村民素质,改善了村风民风。家长里短少了,很多人性格开朗了,心胸开阔了,促进了家庭和美、邻里和顺、乡风文明。”村委委员邵敏说。
北元疃村别出心裁,去年在广场上搞了个“晒被子”活动,把家里老人的被子拿出来“晒一晒”,看是否干净、舒适,现场打分,评出先进。“这个活动真是不孬,家里人对老人好不好,一眼就能看明白,让大家争当先进模范。”被评为“模范儿媳”的裴丽君说。
“一处文化广场,打开一片生活天地,搭起一个精神平台,成了村民共同的乐园,更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风景线。”曲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艾国说。
继续探索文化服务如何更对百姓口味
不同地方文化,造就不同特色。“截至目前,山东省已建成村和社区文化广场64639个,建成率达96.5%。”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说,厅里连续3年实施村(社区)文体广场建设工程,总共为村(社区)直接配送便携式拉杆音响24000台,市、县两级配送58000余台,实现了全覆盖。
山东省文旅厅公共文化处副处长张亚宾介绍,山东持续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冬春文化惠民活动季”和新创作文艺作品进基层等活动,平均每年送戏下乡演出7万多场次,开展较大规模冬春群众文化活动1.6万多场次。
不过,张亚宾说,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目前主要依赖财政投入和设施设备配发,活动开展、设施维护、运转等缺资金支持,服务人员也比较缺乏。
农民对文化活动也有各自口味。记者所到之处,就有村民说:“上级来演戏,要对百姓口味,提前调查问问百姓喜欢哪些曲目。有时候演的戏百姓不愿意看,空阔的广场上,观众还不如演员多。”
山东省文旅厅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认同:“有的地方文化服务供给落后于需求,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项目的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
此外,运行体制也有待理顺。一个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属于新闻出版系统,电影放映在广播电视系统,文化活动室、广场属于文化系统,管理不够顺畅。“建议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出台政策,在机制上有效整合,解决条块分割、管理不顺的问题。”这位工作人员说。
“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地整合资源,重点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统筹使用好现有场所和设施;同时注重提升效能,提高设施利用率,切实做到建好管好又用好。”王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