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曾庆红正在制作荥经砂器。王磊 摄
中新网雅安12月10日电(岳依桐)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的一间工棚内,直径近两米的盖子如馒头一般扣在地上,亮橙色的火光偶尔从间隙中露出头来。一个半小时后,工人们拉起盖子,披上隔热披风,用一根铁扦将烧制得通体透红的砂器一一挑入坑中,并覆盖上锯木屑和炭,这种古老的烧窑方式,在这个城市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
10日,记者探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的出生地。在荥经,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口荥经砂锅,天寒时炖上一锅牛肉,成为当地人最简单的幸福。荥经砂器省级非遗传承人曾庆红告诉记者,烧窑或许是所有陶器的精髓,但一件荥经砂器的生产需要经历采料、粉碎、搅拌、拉坯、修坯、晾坯、焙烧、上釉、出炉等数道复杂工序。
图为烧制出来的荥经砂器。王磊 摄
从12岁开始学习砂器制作,曾庆红已经在这个行业坚持了35年,但他却始终乐在其中。“我今年47岁了,还没有去哪里好好旅游一下,只要一天不摸这些泥巴,我就觉得不舒服。”曾庆红说,荥经砂器制作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自己作为传承人,希望能够将其长久地传承下去。
近年来,曾庆红砂器厂每年都会培训数百人,有的是想学手艺的人,有的是想了解传统非遗的学生。“我在教学过程中,从来都没有任何保留,把我会的东西尽数教给他们,希望更多人来学习荥经砂器制作。”曾庆红说。
实际上,这项传统技艺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曾庆红砂器厂内,有10余名负责生产砂器的工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今年23岁的郑文鑫就是其中之一。
图为刚烧制出的荥经砂器。王磊 摄
“三年前,我第一次摸泥巴就上瘾了,所以大学毕业后就决定回到家乡继续制作荥经砂器。”带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郑文鑫告诉记者,自己尝试过很多创新,包括将砂器与其他材料进行结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为这项传统工艺带来更多新的东西。
除了传承,曾庆红也在不断尝试创新。他说,荥经砂器有几千年历史,但一直以来都以日用品为主,比如锅、洗脸盆等。近10余年来,砂器的种类已经延伸到茶具、工艺品等,也逐渐走出国门。“近年来,我们厂收到的海外订单逐渐增加,有很多人联系我们,要把荥经砂器带到海外展览。”谈及荥经砂器未来的发展,曾庆红充满期待,“我相信这项工艺一定会经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