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一上线就创下视频网站播放纪录的《延禧攻略》,后有因大手笔投资震惊影视圈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如懿传》,再加上被电视台反复重播、不断刷存在感的《甄嬛传》……近期,古代帝王尤其是清朝皇帝和他们的后宫嫔妃在荧屏上忙得晕头转向。围绕相关剧情和历史展开的各种话题讨论经常出现在社交平台的热搜榜上。有网友脑洞大开,把《步步惊心》《甄嬛传》《延禧攻略》《还珠格格》的人物关系做了梳理,竟然串联成一个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纵横百年的完整故事。在这种网络舆论的推波助澜之下,宫斗剧呈现出霸屏之势。
宫斗剧在市场上出尽风头,始于2004年香港电视剧《金枝欲孽》,而内地宫斗剧大热则是从2010年《美人心计》开始的。2011年《甄嬛传》播出后创下傲人的收视率,并被美国、日本等多国引进,把大众对宫斗剧的关注度推向巅峰。宫斗题材为何能历久弥新,至今仍为电视剧创作者和观众所热衷?宫斗一时爽,流行风潮过后,又给文艺生态环境造成何种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索。
业内人士在分析《延禧攻略》的收视成功之道时提出了“爽剧”的概念,认为该剧一大创新之处就在于创作者将炮制爽点的叙事策略运用得炉火纯青。其实,这种手法并非《延禧攻略》首创,而是宫斗剧惯常使用的套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虽然随着时代变迁,为了适应观众需求的改变,宫斗剧女主角的人物设定从早先善良隐忍、天真无邪的“小白兔”变成了如今有主见、个性强、心机重的“黑莲花”,但她们的人生轨迹却十分相似:一开始是人微言轻、易遭人陷害践踏的弱势群体,为了适应后宫尔虞我诈的险恶环境,给自己和亲人、爱人、朋友争取更多生存空间,开始坚强振作起来,不断打怪升级,冲破重重障碍,最终登上权力高峰,实现人生欲求。这种经历波折后的成长反击,容易令生活在竞争激烈环境中的当下观众产生代入感。有人把宫斗剧视为职场晋升秘籍,有人则将之看成两性情感指南,有人醉心于男女主角辗转缠绵的爱情故事,也有人沉迷在主人公得势时扬眉吐气、尊崇荣耀的感觉里。可见,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后宫剧仍是换汤不换药,其核心在于一个“爽”字。创作者主攻“文化下三路”,迎合人们浅薄的娱乐需求。然而,用虚无的满足代替实际的付出,用简单的快感代替深度的思考,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效益和舆论关注,但长此以往,会让观众失掉在现实生活中奋斗付出的斗志和勇气。
往更深层思考,宫斗剧先天的局限性,导致其很难培育出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高峰之作——在相对封闭的戏剧空间里,人物如同井底之蛙,只看得到三尺宫墙内的私欲和情爱,即便怀揣希望,向往自由,这些美好也会在接连上演的利益斗争和权力游戏中被消磨殆尽,更何谈心系苍生、胸怀天下。一些宫斗剧对“一夫多妻”制的传统陋习进行有意无意的正面渲染,对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多有积极呈现。虽是女性题材,折射出的却是男权对女性的物化和禁锢。相对于对复杂人性的开掘和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创作者更热衷于表现表面的钩心斗角——夫妻、父子、兄弟之间工于算计,毫无伦理温情可言。为了制造矛盾情节,营造紧张氛围,为斗而斗,致使人物行为缺乏动机,剧情发展缺乏逻辑。在创作者手中,历史成了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段《贵妃醉酒》穿越到了乾隆年间;身处深宫的皇后可以操纵时局,与乾隆皇帝争权。凡此种种,导致宫斗剧的格局越来越窄,陷入狭隘的创作窠臼之中无法自拔。
与宫斗剧的如火如荼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历史正剧的日渐式微。以历史为题材的创作领域存在严重的扭曲现象,一方面,秉承严肃的创作态度、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于历史精神之中的历史正剧难觅踪迹,采取游戏化态度、对历史任意肢解,甚至直接脱离历史范畴、披上古装外套演绎现代故事的各种戏说占据了荧屏,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严重误导,使电视剧市场呈现亚健康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匡正创作理念,呼唤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为人们提供了一把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的标尺,具有重要意义。创作者应提高使命意识,肩负起社会责任,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积极投入到历史正剧的创作当中。而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机构,也应为制定合理的播出机制、营造良性的舆论环境而努力。唯有让历史正剧走向舞台中央,宫斗剧退居次要位置,让历史文化的魅力在商业的角逐中胜出,才能使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走上正轨,让更多观众从中读懂历史文明,获得现实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