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青春涌动,“创”味儿十足。
仔细探访了一批参赛项目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本次大赛的大学生创业领域和方向与自身专业结合非常紧密。很多创业项目,就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基础上产生的。
创新,让中国电磁脉冲焊接技术引领世界
提到焊接,人们总是会想到浓烟弥漫、气味刺鼻……很多时候,为了完成一项焊接任务,技术工人总是难免被飞溅的火花“青睐”。
但实际上,在焊接领域,电磁脉冲焊接技术不仅环保高效,还安全可靠,规避了一般焊接技术的弊端。
“通过产生脉冲大电流使金属感应出巨大的洛伦兹力,在极短的时间内以超高音速撞击实现金属焊接。”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周言,拿着一根焊接好的零件介绍,这一技术能够实现异种金属、金属-复合材料焊接,焊接过程不会产生高温、没有任何排放物,这样的焊接一次只需要20微秒。
可以说,上到航空航天,下到家电制造,电磁脉冲焊接技术可以拓展的工业领域很广泛。
但是作为一种尖端技术,电磁脉冲焊接技术一直被国外封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本科起,周言就和几名同学一起,钻进实验室,探索起其中的奥秘。
在“焊武帝-环保高效型异种金属焊接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展位前,创始人周言和团队小伙伴回想起一路走来,专注于电磁脉冲焊接设备研发的点滴。
“在实验室,我们经过3800余次实验,先后攻克了‘低阻抗同轴电缆技术’‘瞬时感应电流测量技术’‘多物理场耦合全动态仿真技术’等多个关键技术,得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脉冲焊接技术及成套设备。”通过测试,运用这项焊接技术后,焊接处的拉伸强度高于母材。
4年时间,项目取得的技术突破几分钟就可以归纳,但是为了攻克这一技术,周言和团队成员不断自我充电、解答疑难的过程,却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
有时候,为了完成实验,几个男生经常晚上在实验室凑合一宿,第二天接着干。上千次的实验并没有打消他们钻研的积极性,反而让大家越挫越勇。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我们不是为了赚取多少利益,而是想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不让中国制造被外国技术卡住脖子。”同在重庆大学的邱玮杰是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的一名学生,也是项目的联合创始人。
他觉得,有了这样的梦想,在做科研的时候就能够克服很多困难。即使研究过程中自己牺牲很多,他依然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将技术推向市场,“焊武帝”团队加强与企业合作,与国家电网公司等3家单位开展技术合作,累计获得意向性投资1000万元。
但是在周言看来,现在只是做出了样机,真正能够赚多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所在意的,是想通过自己的技术研发,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为什么要搞科研?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家进步,让中华民族复兴。这就是我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初心。”周言说。
对项目定位与发展,正在筹备的公司,邱玮杰和团队成员思路很清晰,“我们正与相关领域专家一起积极推动当前中国电焊机通用技术标准的更新。争取让中国的标准成为世界标准,让我们拥有这方面技术的话语权”。
创造,以已所长解行业之难
电力铁塔,在电力输送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地质灾害、气候环境等众多原因,可能造成铁塔发生倾斜甚至倒塌。
而人工巡检等监测手段并不能保证及时发觉突发事件造成的铁塔倾斜。如何准确测量电力铁塔倾斜状况,给出合理有效的修复措施?
由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团队研发的利用北斗技术进行电力铁塔形变监测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答案。
项目负责人陈玉卿介绍,他们采用的是北斗姿态测量算法,在电力铁塔顶端布设两个北斗天线组成基站结构,并将天线接收到的数据传送给自主研发的北斗接收机,从而分析其俯仰角或扭转角,反映铁塔的变形情况。
“在我们的算法下,不但可以对已造成的倾斜进行测量,还会对将来铁塔可能发生的倾斜进行预测。”陈玉卿说,在这套系统中有专门的云监控平台,用户通过手机APP可以随时获取监控数据,还能线上向专家咨询相关解决措施,或者请专家对他们制定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
2016年初团队开始研发,同年10月份,这一项目成果已经在新疆应用。
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完成,陈玉卿觉得,这和指导老师前期在相关技术方面的积累有很大关系。同时,团队15个人来自不同专业,分工很明晰。
算法是核心技术,但是设备的外形也很重要。她举了个例子,怎样的外形设计才能在严寒、酷暑等极端天气下保障稳定工作,服务器云监控平台如何搭建,都有专门的同学负责。
把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汇聚起来,不仅完成了一项科研项目,“作为一种革新的电力监测产品,它具有测量精度高、安全可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优势。”陈玉卿介绍,与其他监测方式相比,北斗姿态测量技术既可以达到实时自动化精确监测,在前期设备搭建中也更便捷。
创业,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收获还是比较多的,来自各个方面。”在这场创业大赛决赛现场,袁卿凯回味起从大二加入实验团队,到“试水”创业的经历。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参加类似的比赛。去年,袁卿凯曾经带着“国产化C4烷基化汽油连续流合成新工艺的研发”项目亮相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
在全国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赛场,袁卿凯感觉,不同学校、专业同学交流中能够发掘更多的闪创意。他喜欢通过这样全国性的交流平台,吸纳评委专家的经验、建议。
实际上,对袁卿凯来说,烷基化油的实验不仅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检验,还能够实实在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是他所在意的。
烷基化油作为一种清洁的汽油添加剂,主要通过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增强汽车的抗爆震性能。
“与市场主流汽油抗爆剂(汽油添加剂)MTBE相比,烷基化油氧含量和蒸汽压更低,燃烧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可与汽油进行大比例调和。”展位前,袁卿凯拿着一小瓶样品向前来观摩的人介绍。
拿在袁卿凯手里的烷基化油,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对于在实验室研究它的袁卿凯和同学们来说,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使用到的东西易燃易爆,浓硫酸更有很强的腐蚀性,每一步操作都需要谨小慎微,一次操作时间也不能持续太长。
袁卿凯还记得,最难的一段就是刚开始探索性实验要控制反应的停留时间,对反应温度进行调试。“为了在0到10摄氏度之间找出最佳温度,中间进行了很多次测试,每一次重开实验装置之前都要做好清洗等工作。”
尽管实验准备工作繁琐,但是袁卿凯看来,能够比大多数同学更早接触实验室操作,不仅是对自己的实验能力有所提升,对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很大帮助。“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对整个实验流程、系统操作有了大致的了解,会更容易理解。”
但是,袁卿凯并没有一直呆在实验室闷头做实验。走出实验室的袁卿凯还要进行大量市场调研,与不少公司联系接触。时间久了,他感觉自己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我的这种改变要归功于‘创业’尝试”。
虽然这次参加的是计划赛,他们的公司也还没有成立,但是对于公司运营,袁卿凯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他相信:“这在同龄人当中算是比较少的。”(记者杜沂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