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儿童剧《鹬·蚌·鱼》把成语故事搬上舞台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2018-06-07 09:59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鹬·蚌·鱼》由国家一级编剧、中国儿艺副院长冯俐编写、青年导演吴旭执导。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战国策》中燕国苏代游说赵文惠王时所用的“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国人皆知,但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故事过于简单,戏剧线条不丰满,主创在原故事上紧抓故事寓意主题,在故事的发展、戏剧矛盾的推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作了富有想象、深入浅出、层次分明的创作,加入了“渔妻”的角色,不仅讲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也增加了“渔夫妇相争,鹬蚌得利”的桥段,成语故事的道理在孩子们的心里进一步深化。
“通过以复式结构强化原成语的寓意,我们希望可以让孩子们看着开心,家长看着有趣。”编剧冯俐在创作之初,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做了考量,而且在艺术市场上也有所思考。
近年来,我国儿童剧领域作品低优化倾向突出,让孩子“哈哈大笑”的作品多,让孩子“哈哈大笑之余又能明白一些道理”的作品少。《鹬·蚌·鱼》导演吴旭认为,优秀的儿童剧作品应该是温暖、快乐而又有营养的。《鹬·蚌·鱼》把传统成语故事搬上儿童剧舞台,并用新颖的方式重新演绎,就是想让孩子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此外,目前很多儿童剧改编自热播的动画片,成为动画片在舞台上的衍生品,虽然票房有保障,但却缺乏原创性。吴旭认为,包括儿童剧在内的舞台艺术,都应该大力在原创上下功夫,那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而成语故事等传统文化,为儿童剧的原始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