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目的风生水起,是2017年最为靓丽的一道荧屏景观。然而,如何持续为观众输送高营养值和高愉悦感的作品,突破“火一阵”做到“一直火”,是摆在创作面前的一大挑战。
5月5日,由董卿担纲制作人、总导演和主持人的这档现象级文化节目正式迎来第二季的开播。从第一期“初心”,到第二期“想念”,再到第三期“生命”,嘉宾、读本及社会议题全线升级。深度加厚了,广度拓展了,但在这场看似大胆的冒险式探索中,节目没有丢掉“高而不冷”的创作准则——基于电视端的稳定表现,网络影响力持续走高,用户粘性持续增强,各界给予高度评价,豆瓣评分高达9.3。朗读依旧,初心不改。文字和人生水乳交融的魔力,是令人心动的。
来自美兰德咨询的分析数据显示,在引领文化浪潮、传递社会正能量方面,《朗读者》本季归来不负众望。开播三期后,基于电视端的稳定表现,节目网络影响力持续走高,主流视频网站加入强推阵营,在综艺板块首页显眼位置给予推荐。超过1000家中央级、行业类和地方级媒体积极报道,多角度解读丰富的文化内涵。截至第三期播毕,主流视频网站点击达到3724万次,官方微博48条短视频点击超过2100万次,节目相关微信文章阅读数437.9万次。
在爱不释手的观众眼中,“真的有人因为这个节目而感受到了文学的光,感受到了人不只是靠吃米而活着的。”
上一季,演员王千源朗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一季,姚明带来海明威的另一部作品《真实的高贵》,那句“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在节目播后迅速刷屏。《朗读者》极力延伸和开拓着观众的视野,从“1”裂变成“X”,激发大众更为立体的求知热情。
这一季,著名量子物理学家薛其坤和清华大学物理学系众院士一起朗读《大学·礼记》,致敬中国物理学先驱叶企孙先生,同时勉励年轻一代“格物致知”的赤子初心。这段朗读视频“燃”了许多观众一遍又一遍,原本拗口难以记诵的“明德、亲民、至善”,因为有了具象的参照,变得鲜活、可感、清晰、有力,反响热烈。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们记述了时代的征程和精神的归宿,深刻撞击了一代甚至数代人的灵魂,在人类历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无法复制的地位和价值。《朗读者》不希望那些大众眼中“死活读不下去的经典”蒙尘,也不希望文学大师的史诗名作只有寥寥几部耳熟能详,于是力邀当下在各大领域最具行业代表性、最富人格魅力值的嘉宾和“文脉”之间碰撞出神奇的火花,用文化和人格的伟大力量感染人、鼓舞人。
《朗读者》之所以敢于选择这些相对陌生和深奥的经典文本,就在于节目拥有成熟的转换表达能力。从文学之美出发,抵达更有大众共通性的情感之美、人性之美;同时,情感之美和人性之美又会反过来辅助大众领悟经典的伟大到底从何而来。
双腿残疾的史铁生,用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写下了长篇哲思抒情散文《我与地坛》;和死神两次交手的作家阿乙,在朗读中与史铁生灵魂对话,发出人生的呐喊:“生命一开始就是属于死神的,它操纵在死神手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生活从死神那里把它夺回来”。
很多人看过《琅琊榜》,但他们中的多数应该没有认真看过莎士比亚伟大名篇《哈姆雷特》和赖声川史诗巨作《如梦之梦》,胡歌的出现,让梅长苏、哈姆雷特、五号病人三个人物的生命力量合而为一。
嘉宾丰富的阅历给略显苍白的文字带来了画面和声音,将观众深度卷入了作品情境之中,于是那些遥远和晦涩的内容,仿佛瞬间变得通透了许多。
《致青春》里的一句内心独白“我爱你,就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困扰了许多观众许久。看过《朗读者》的观众,想必可以深刻体会对大千世界万生万物的博爱和滚烫吧。走出小我,迈向大我;告别自怜自艾,笑看风起云涌;脚踏大地,手可摘星,征服高山和大海,穿越逆流和雾霭……这里,有人世间最为炙热的生命。
果爸果妈以痛化爱,捐献果果的器官拯救了五个曾陷入绝望的家庭。果爸朗读周国平的《永恒的女儿》献给女儿,希望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的果果,继续感受尘世的美好与幸福。按照国际惯例,捐者和受者之间是双盲选择,彼此信息并不互通。出人意料的是,《朗读者》精心准备了两段特殊的录音,他们隔空告诉果爸果妈“谢谢你们的无私,此生无缘相见,但是我会珍惜,带着它看星空、看大海,看这美好的世界。”更让人动容的是,节目邀请了十几名接受过器官移植的患者在观众席里共同朗读《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致敬跨越了世俗功利的生命与生命的相遇。这一切如董卿所说的,“爱因为博大而变得高贵。高贵的爱,也会让想念止于哀伤、臻于慈悲。”
生命的伟大,不止限于人类,也亦属于自然。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地质地貌科学家崔之久老先生,今年已经85岁了,哪怕经历过痛失队友的绝望,也面临过断指、眼伤的创痛,他说,“我依然想念冰川,我不怕死。如果死,我想死在冰川”。中国植物画第一人曾孝濂先生,用四十年光阴为华夏大地上的植物著书立传。他说,“花儿不是为人开的,人却从花儿那里得到了美和启迪。”
流泪的冲动,几乎是伴随《朗读者》观看始终的。但这种泪水源自心生美好和力量的暖意流淌。如观众所言,《朗读者》让人看到了眼前的苟且以外近在咫尺的诗和远方,它就像是在水中投了一颗石子,那些情到深处的共鸣、涤荡灵魂的洗礼,是节目抓牢人性亮点的生花妙笔使然。而那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就是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生命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