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只有广西在放假”。4月18日至22日,广西人民刚刚度过了当地法定节假日“壮族三月三”。几日来,各地沉浸在壮乡歌海中,国内外大批游客慕名前来体验盛会。“壮族三月三”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呢?
让全国人民羡慕的假日
三月三指的是农历三月初三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也已有上千年历史。人们在春耕之后,以对唱山歌的形式祈求风调雨顺。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甚至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有些地方在这期间还要祭祀祖先,杀鸡宰羊、贡上五色糯米饭和自酿米酒,跳着芦笙踩堂、抢花炮……不少习俗延续至今。
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将广西多民族传统文化推向国际大舞台。同年,广西确定“壮族三月三”为法定假期。
今年“壮族三月三”活动期间,广西准备了40多项重大活动,各地还有1000多项活动。自治区旅游部门还推出景区景点门票优惠、旅游航线优惠、入桂包机奖励等多项富有“含金量”的惠民政策。
广西向世界发出了“春天的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孙大光表示,今年是广西实施“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打造工作的第二年,打造文化旅游消费品牌,将集中展示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美好前景。
各地宾客纷至沓来。今年,粤桂自驾游组织4个车队共约250台车分别从肇庆和茂名出发,在南宁、柳州等地参加“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活动。
民族大联欢从乡间走向世界
这几年,“壮族三月三”的品牌从无到有,民族大联欢的舞台也从乡间走向世界。5年来,广西12个世居民族联袂云南、贵州、内蒙古、宁夏等地的各民族同胞,借助这一平台共同展示各民族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在自治区民族博物馆壮族干栏式民居、侗族鼓楼等传统民族建筑环绕下,“阿哥”“阿妹”唱起了“壮族三月三”主题曲《广西尼的呀》,敲响了象征壮族民族文化的铜鼓。
来自广西东兰县兰阳村铜鼓队的韦景业45岁了,今年的假期,他和同村其他21人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为游客表演铜鼓演奏。“我是个农民,以前很少有机会参加表演。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我们村铜鼓队出来表演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
自治区民宗委副主任杨启标说,广西充分利用三月三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展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成就。同时,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民族大联欢平台的打造也引来了海外关注的目光。广西柳州“鱼峰歌圩”山歌邀请赛吸引来自哈萨克斯坦、缅甸等1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歌手同台飙歌。喀麦隆歌手丹妮第二次来到柳州“赶歌圩”,她说,通过歌唱与大家分享快乐,自己也特别高兴。
传统节庆品牌产生溢出效应
“壮族三月三”集民族文化、群众体育、风情旅游、特色消费于一体,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广西一个重要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人们在重拾民族传统文化记忆的同时,生活的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
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还举办了“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活动。“本届活动是国家体育总局同意作为支持单位举办的全国首个省(自治区)级体育庙会,这是广西‘壮族三月三’体育活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卢意文说。
大批优质农副产品伴随“壮族三月三”电商机遇走出深山。今年“壮族三月三”电商节设有1个主会场和8个分会场,围绕“互联网+新时代”等主题,参与线上活动网店逾千家。
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许瑾表示,本届电商节广西特产的全网网络零售额有望突破20亿元,进一步推动电商助力精准脱贫,培育一批网上热销的广西农特优产品,带动“广西特产行销全国”工程线上线下融合升级。
在工业城市柳州,近200名国内外工业旅游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旅游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及战略。近年来,结合建设生态宜居宜游的山水“旅游名城”,当地打造出了一系列独具观光、体验特色的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文化旅游融合势不可挡,为未来城市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柳州市市长吴炜表示,柳州正以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通过整合资源、拓展空间、丰富产品体系、创新业态,促进城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