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写意花鸟一方顽石”的当代著名画家郭石夫22日来到徐悲鸿中学,参与“行走翰墨写意人生”公益活动,与孩子面对面交流,为孩子们播下美育的种子。 从西洋画到中国画,从徐悲鸿到齐白石,一个多小时,中西绘画的特点与不同娓娓道来。年逾古稀的郭石夫说,自己上学的上世纪50年代,美术课还非常重要,到后来就逐渐变得可有可无,最后成了数理化不行的学生去学美术,找一个饭碗。一提美术专业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就差一大截。其实,美术是很高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对下一代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对学生的文化要求也很高。有学生现场拿来了自己的习作,郭石夫一一点评。他告诉孩子们,今天的中国是开放的中国,西洋画和中国画都要学习,兼收并蓄才能有自己的体会。西洋画讲光影的明暗,中国画讲线条。西洋画讲究素描功底,中国画要会用毛笔。不管学习什么样的绘画形式,临摹都很重要,要向优秀的前辈作品学习,掌握方法和技术,才能找到自己的心得。 “您在创作哪幅画时印象最深刻?”被好奇的学生问到这一问题时,郭石夫笑了:“有一次去机场看到路边的梅花开得特别好,心有感触,画完后给画起名《嫁东风》。”他趁机给孩子讲起《嫁东风》来源于宋诗,中国画不仅讲究画法,而且讲究诗画统一,因此要多读书,多学习传统文化。 城市的不少学生家长越来越重视美育,课外带孩子报绘画班的不在少数,也有考级、参加比赛得奖获得升学捷径。郭石夫说,教育不能太功利,孩子爱画是好事情,但我们不能用培养技术工人的方法去培养艺术家。画家和作家一样,都是一生的事情。让孩子在小时候培养对美术的兴趣,懂得欣赏艺术,进而去创作,比上几个班画得像更重要。 该校初一三班的苏圣煜说,听了郭爷爷的讲解,知道了中国画的写意更注重内心感受,齐白石很真诚、徐悲鸿的经历很坎坷,都能在画中读到。画画不应追求技术,更要注重创造性。 郭石夫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画家,对孩子的美育教育也有好处。因此,他愿意走进学校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