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华灯初上,繁星戏剧村小小的贰剧场内即将上演台湾奇巧剧团的实验戏曲《蝴蝶效应》。舞台下的观众几乎都是青春的面孔。当台湾豫剧小生刘建华登场时,观众以年轻人的观剧方式爆发出兴奋的哨声与欢呼。 婉转的黄梅调与歌仔戏,配上现代舞、流行RAP与构思奇妙的新“梁祝”剧情,这出《蝴蝶效应》拉开了2017第四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的序幕。 剧场里的演出热热闹闹,对年轻人来说,新鲜有趣的戏曲展览也在同步举行。“对戏国际当代艺术展”中汇集了17位国际艺术家的作品,涵盖了戏曲动画、戏曲音乐、视频影像、舞台装置、纸本、油画、丝网版画、VR体验等形式。借由此,观众可以通过立体的方式感知戏曲魅力。 年轻人的热情令本届艺术节的艺术总监周龙感到兴奋。而在首场演出开始之前,几个来电让周龙有些惊讶。“我接到好几位曾获戏剧梅花奖的艺术家的电话,对我说希望以后参加小剧场演出。”周龙说,按照传统的观念,大腕儿是不愿意来小剧场演出的,但是恰恰相反,近几年越来越多艺术家看好戏曲小剧场。许多老艺术家问周龙:“什么时候给我排一场戏,我也到小剧场来演一演?” 实际上,今年的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的参加者中,已不乏北京京剧院、湖南省湘剧院、上海淮剧团等响亮的地方院团。例如,《马前泼水》是北京京剧院出品的第一部小剧场京剧,剧中的人物语言、唱词在古代与现实间灵活跳越。“我们的艺术节影响力在扩大,不仅是中青年演员,甚至有许多戏曲行业的老前辈,都逐渐积极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周龙说。 同时,这个戏剧“小村”也辐射到海外多个院团。在参与演出的19部剧目中,两岸三地的11个剧种均有所涉猎。除了开幕当晚的实验戏曲《蝴蝶效应》,小剧场京剧《聂隐娘》也来自台湾艺术院团。 剧场的“小”使之更贴近群众,是繁星戏剧村创始人樊星最大的感受。樊星认为,小剧场是青年观众与戏曲见面“最对味儿、最有趣”的形式,“现在的话剧观众,大多也是由接触小剧场话剧开始养成看戏习惯的,他们已经是文艺生活潮流的引领者。”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此次艺术节所有演出票均控制在百元以下,这无疑降低了普通观众接近戏曲艺术的门槛。周龙说,小剧场作为一种新兴的戏剧演出形式,以其灵动的舞台演出形式、强大的题材包容能力,能激发戏曲创作者们探索戏曲舞台艺术更多的可能性,“小剧场创作空间大,投入少、制作成本小,表现形式深受年轻观众的青睐,有很好的票房表现,对戏曲艺术在市场面前所遇到的困境和未来的前景有所帮助。” 本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将持续至2018年1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