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大师之大,大在何处?

2017-10-20 13:08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对文艺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时下的文化艺术界也许不乏大师,有点资历的就敢以“大师”自居。“德艺双馨”四个字说起来也简单,似乎是张口就来的套话,但仔细想想要真想对得起这四个字并不容易。正是因为大师难得,这样的大师才更珍贵更有价值。

文化艺术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可以是一门生意,有着巨大的市场,比如一部电影能有几十亿元的票房,一部畅销书几十年能卖上千万册,一部舞台剧能演出百场、千场……但与别的生意不同,一部作品不仅是一件商品,还附加着文化属性,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文艺承担着启迪民智、引领民心的责任,这几乎是与“生意经”完全相悖的一面。所以,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如果仅以生意论,忘却了责任,一味追逐经济利益,无底线地迎合受众,就一定会向低俗、庸俗、媚俗方向发展。

挠痒痒和看喜剧都能使人为之一乐,为什么挠痒痒不是文化,而喜剧却是受欢迎的艺术形式?那是因为挠痒痒是通过感官刺激来达到让人笑的目的,而喜剧则是通过戏剧的感染力,通过对人心灵的探寻,寻求剧中人与观众的共鸣,即使隔着台上台下、银幕内外的距离,依然可以使人笑出来,好的喜剧作品更有绕梁三日、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效果。好的文艺作品通过适当的形式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灵魂为之一动,而挠痒痒却只能使人一时之间笑一下,不会留下任何念念不忘的回忆和生动的记忆,更谈不上精神的升华。

可惜的是,受利益的影响,时下我们的许多作品都更乐于“挠痒痒”,甚至把喜剧混同于“挠痒痒”,只要当时博得受众一乐就够了。似乎乐了就达到目的了,却忘了喜剧真正的价值是笑过之后在人们内心深处留下更深远的影响,笑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喜剧只是一个例子,音乐、戏剧、文学、影视、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进行感官刺激达到表面的效果,却忘了文化艺术应该是在更深层次播种真、善、美。如今影视界流行的大IP、小鲜肉,大多数不就是停留在感官刺激阶段,用颜值换市值,披着文艺的外套却跟文艺没什么关系嘛!

所以,我们需要德艺双馨的大师,要有格调、有品位、有责任心。大师之“大”,就大在其有一颗海纳百川、包容万物的心,在于其肩膀够“大”,能承担起文化人的责任,在于其眼界够大,能够看得更远更久而不只是眼前的利益。一个只会做生意的“大师”,绝不是真正的大师,也不会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