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星青年按】由中国导演贾樟柯参与导演并担任监制的“金砖国家”合拍电影——《时间去哪儿了》将于10月19日与大家见面。影片由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五个“金砖国家”的五位电影导演,分别以“时间去哪儿了”为主题拍摄了五部电影短片,最终整合而成一部109分钟的故事片。本片在“2017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上斩获了艺术贡献奖。 无论是摘得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的《三峡好人》,还是荣获第6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天注定》,或是国内外好评不断的《山河故人》,还是如今这部《时间去哪儿了》,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性人物之一的贾樟柯,始终坚持用他细腻而又极富穿透力的镜头表达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今天,文艺星青年带你走近贾樟柯,与他来一场有关“光影”的对话。
文艺星青年:《时间去哪儿了》是来自五位“金砖国家”的导演合作完成的影片,分别拍摄了五部真人故事短片。在您眼中,这五个短片各有哪些特色? 贾樟柯:“金砖五国”是电影文化创意非常活跃的地区,身处在这五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时代快速的发展变化。有意思的是,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不一样,所以用什么样的生命态度来理解这个共通的、普遍的问题,在同一个主题之下会有怎样不同类型的表现,都是我所期待看到的。 当片子拍出来之后,确实是五彩缤纷。南非的是科幻片,它讲述了人在时间的长河里面,寻求着自我的解放;巴西是一个灾难片,讲的是在一个大型的泥石流事故之后,城市如何重建;俄罗斯是一部惊悚片,讲述了一段男女关系;我自己的是武侠片结合了一些喜剧的元素,在一个“二胎”政策的背景里面,讲述人们怎么找回、获得生活的激情;印度电影是亲情片,讲的是一个老人,在他的晚年与一位街头少年之间的友谊。我们确实是在同一个命题之下创作了完全不同类型的五个影片,把它们组合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文艺星青年:您执导的部分——《逢春》讲述的是一对担任景点实景剧演员的夫妻,决定再生一个孩子故事。为什么要选“二孩”的主题?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贾樟柯:“‘二胎’政策出台以后,成为了我身边很多朋友喜欢谈论的一个话题。它是一个既严肃又幽默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焕发了人们的生命力。但另外一方面,面对“二胎”,也有现实的问题要克服,从而就产生了很多喜剧、幽默的故事。 《逢春》表面上演的是一对夫妻想再要一个孩子的故事,实际上我觉得它在讲时间的“两面性”。日积月累,既可以让两个人有很深的感情,也可以冲淡彼此的感情。 这一对老夫老妻实际处在感情比较淡的阶段,为了生二胎,他们又重新燃起了爱的激情。面对时间的“两面性”,人们既可以选择让感情随着时间慢慢淡下来,也可以让爱更加浓烈。因为做选择的是人,所以我想拍一个非常主动的,有着积极的生命态度的故事。
文艺星青年:我们知道您也是一个文艺青年,也曾写小说,读诗写诗。您曾说“文学拯救了我”,阅读能让人改变。请问对您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 贾樟柯:我觉得人的成长有很多阶段,很难讲具体到哪一本书,很难用一本书来归纳。对我而言,在人生成长阶段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那些能够让我对现实豁然开朗,让自己成长,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书籍。 比如说,路遥的《人生》。书中描写的那个年代,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社会的变革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我一直说,路遥的《人生》让我从一个对现实没有反思的人,变得有反思。 另外还有加缪的《局外人》,它可以帮助我理解自我,理解人的孤独感,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刻。 文艺星青年:这部电影叫《时间去哪儿了》,我们也想问问您,不拍戏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 贾樟柯:两年前,我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我的故乡,回老家生活了。因为我需要更多的机会去亲近我的朋友。基本上,我的作息时间是上午处理工作,因为现在都是远程工作,通过网络跟公司同事进行工作安排。下午就是写作和阅读的时间,一直到天黑。然后,见见朋友或者上网(笑)。从少年时代到现在,我一直很喜欢下午写作,所以把下午的时间都留给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