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媒体人杨澜昨天在京举办新书《人工智能真的来了》的首发式。谈到这本书的创作初衷时,她笑言:“一般大家都觉得人工智能这类事都是理科男才会去关注的,而我偏偏想要从文科女的角度出发,去写写更有人情味儿、更通俗的、有温度的人工智能,而且这一次也确实有很多新的发现和收获。” 《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是杨澜第一部跨界作品,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首位全方位探寻人工智能的媒体人,杨澜去年带领团队历时一年时间,走访了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20多座城市,采访了30多个顶尖实验室及研究机构的80多位行业专家,制作出一部名为《探寻人工智能》的纪录片。 正是在剪辑纪录片的过程中,杨澜发现自己对这一次采访仍有很多回味,于是她又借由媒体人的人文视角、独特的亲身体验和女性细腻的情感,通过文字全面记录了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人和事,书写了一段充满惊奇与惊喜、温暖与温度、哲思与展望的人工智能探寻之旅。 杨澜在书中记录了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学府,IBM、微软、百度、Facebook等国际性知名大企业以及中国本土的诸如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新兴企业在深度学习、视觉识别、语音识别、机器人制造、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展现了代表目前人工智能研究顶尖水平的先进机器人;分享了诸多重量级科学家、知名人士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或思考,比如“谷歌云”首席科学家李飞飞、“谷歌大脑”创始人吴恩达、“卷积神经网络之父”扬·乐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告诫人们要警惕“超级智能”的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尼克·博斯特罗姆、 “第一个亲历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的资深科技记者约翰·马尔科夫及参演过多部人工智能题材电影的好莱坞明星摩根·弗里曼等。 除了记录,杨澜在书中还用浪漫而理性的笔触阐释了她自己对于人工智能在社会、经济、伦理等方面的观察与思考。她认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做出选择的是人而不是机器,人工智能未来到底往何处发展,取决于我们如何设计、管理和应用它。 “人工智能就像一面反光镜,照见人类的智慧与善恶。我们创造了人工智能,在它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希望、想象和恐惧,也深刻感悟到创造之美,以及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另一种可能性。”昨天的首发式上,主办方颇有创意地邀请了机器人小觅来担当嘉宾主持,当现场主持人开玩笑说担心以后被小觅抢了饭碗时,杨澜也再次强调:“在绕了大半个地球跑了这一大圈以后,我得到的答案是:其实机器和人并不是谁要替代谁,我们更可能出现的未来是人机共存、人机协作甚至是人机共生,所以不用担心小觅会抢了你的饭碗,将来我们和它一起主持的日子还长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