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零售市场出现了盒马鲜生、缤果盒子等一批新业态,而这些风口上的零售“新物种”瞄准的目标市场,无一不是被称为“最后三公里”的社区商圈。 业界认为,社区商业是网上零售和实体店博弈的最后一块阵地,在“互联网+”和新消费群体升级的推动下,社区商业面临新机遇。 呈现多业态组合 近段时间,无人便利店和“盒马鲜生”成为零售行业的“热词”。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7中国社区商业论坛”上,福建冠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永强认为,无人便利店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零售新技术应用,所有的技术推出来都是要改变零售的效率问题,未来在零售领域,还会有更多的技术应用植入进来。 而谈及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北京华冠商业经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英说, “盒马鲜生”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线上线下融合,它给消费者创造了消费时尚和消费幸福感。对于新零售而言,未来如何控制好成本,增加顾客的体验是关键,但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具备可持续性的盈利能力。 为适应整个消费升级,零售业态创新及格局变迁也在持续显现。深圳天虹商场2017年推出来的超市新业态天虹sp@ce,是中国零售的一个新面孔。 天虹sp@ce总经理王涛称,sp@ce既是一个美食空间,同时也是一个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希望能够基于顾客生活方式的满足,让顾客得到一个非常自然、简单、智能的生活需求满足。 “基于社区的运动健身场景供给将是一场革命。”杭州乐刻公司创始人饶星星说,过去的20年,高成本、高消费的运动健身模式基本上都是围绕商业端展开的。我们正基于消费端来做定制化的健身产品和服务。比如,现在要在社区开一家健身房,会先了解社区居民的运动喜好,消费习惯,出行频率,得到一个基本用户的画像,由此来做整个运动课程的产品定制。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对比现在欧美国家家庭社区消费占比60%的水平,我们只达到他们一半的水平,社区商业在中国仍有很大潜力。 仍存诸多痛点 “社区商业是网上零售和实体店博弈的最后一块阵地。”裴亮说,网上零售从家电、图书、日用品、食品乃至生鲜,一个一个品类逐步渗透。而电商和实体零售博弈到今天,也正在由摩擦碰撞走向逐步融合,产生新的合作模式。比如,京东到家和“盒马鲜生”都是网上零售在进军社区商业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新模式。 “一般认为外卖是把到店的用户搬到家里去,因此到店的生意会受到影响,而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外卖服务,更多的人选择外卖去满足他们的饮食需求,所以我们带来的其实是一个消费增量,而减少的只是在家做饭的那部分人群。”美团点评副总裁娄晓博说。 “目前,社区商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痛点。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社区商业还不能适应消费者提出的新要求。”裴亮说,这首先体现在规划上。长期以来,地产开发包括商业地产开发,都是自由式生长,配合商业的设施不合理且成本高,很多社区商业,特别是服务业的项目难以进入。 另外,经营上也存在痛点。以家政服务业、维修业为例,由于受政策因素和成本制约,很难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的连锁经营品牌,消费者所感觉到的不便利、不放心和这些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社区商业存在的诸多痛点,也为经营者提供了发展机遇。在移动互联以及消费结构深度变化的背景下,社区商业的经营者唯有不断地创新技术、创新业态,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临重构机会 弘章资本创始人翁怡诺认为,连锁零售领域未来的两大生意,一个是平台化,另一个就是社交。随着“互联网+”的推进和消费升级,社区商业面临重构机会。 作为一个多年耕耘社区综合服务的运营商,花样年集团正致力于社区服务平台的打造,其研发的彩之云APP,可用虚拟货币的方式打通整个社区的服务运用,如缴纳水电、物业费等。此外,为解决物业维修“成本高、效果差”的问题,花样年集团还让维修人员自己成立了一家维修公司,放在平台上经营,这大大提高了维修人员的积极性。 “很多顾客跟我们的理货员、销售都很熟,因为紧贴社区,居民到店的频次也比较高,比较固定。”生鲜传奇总经理沈华烽说,为强化这种社区黏度,生鲜传奇把门店做成社区的活动中心,成为居民聚餐聚会的一个地点。 北京福奈特洗衣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丽筠认为,社区洗衣店相比商业店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强调便利性和社交体验,当然对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社区商业有很强的社交属性,顾客在社区需求服务的时候有一个价值的认同感。 “我们街边店有的时候会提供上门服务,如果你离社区较远,消费者是不愿意让你接近的,而社区店铺就很容易。所以,我觉得对社区商业经营者来说,需要建立的是与顾客之间心与心的连接,有了这个感情的纽带,我们持续的发展和生存都将有更好的一个条件和机会。”朱丽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