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国两会的热烈氛围中,法治建设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议题。从立法的持续完善到执法、司法的有力推进,两会为法治宣传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与新的思路,也为未来法治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致公党中央法治委员会顾问、《中国法治》杂志社社长、《中国廉政教育内参》主任、《中国法治内参》主任邱玉民带领全员深入剖析会议精神。 邱主任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2025年预安排审议34件法律案,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多个重要领域。在经济领域,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等法律的制定与修改,将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社会文化领域,法治宣传教育法、社会救助法等的推进,凸显对民生与社会和谐的关注。这些丰富的立法成果与规划,为法治宣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他强调,未来,法治宣传可围绕这些新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深入解读其核心内容与重要意义,让民众了解法律如何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保障自身权益。 编委会主任孙世山表示,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在今后法治宣传中,我们应多展示司法机关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的努力与成果。例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起诉涉黑恶犯罪及“保护伞”;依法惩治各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等。通过宣传这些典型案例,让民众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公正,树立对法治的信心。 网络暴力问题在两会上受到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制定统一的反网暴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暴力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今后的法治宣传中,需加大对网络法治观念的普及,引导民众正确认识网络行为的法律边界,提高网民的法律素养与道德自律,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此外,编委会副主任文会川补充表示,在法治宣传形式上,可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创新宣传方式。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短视频等形式讲好法治故事,将普法融入学校教育、基层治理各个环节。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制作生动有趣的法治宣传内容,吸引更多民众关注法治;在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在社区、乡村等基层组织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