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大病网络众筹 爱心该如何安放

2019-05-20 09:22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数据显示,2018年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共为全国1400余家公募慈善组织发布募捐信息2.1万条,网民点击、关注和参与捐款超过84.6亿人次,募集善款总额超过31.7亿元。共建共享一个公开透明、信任互助的募捐平台,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三篇读者来稿,为公益出谋划策,为爱心保驾护航。
——编者
突破模式局限
石永程
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是解决贫困人口及重大疾病患者就医资金问题的一项模式创新,也是“互联网+慈善”的新型筹款方式。但也要看到,诚信问题与健康问题交织,公益慈善与大众爱心关联,患者发愁的是治疗费用从何而来,平台考虑的是如何消除诈捐事件,公众担心的是患者信息是否属实、平台是否可靠……网络筹款模式该如何突破现有局限,解除“众愁”呢?
现实地看,作为大病筹款的发起方、信息发布者,规范平台行为无疑是最具操作性的选项。比如,得到具有公信力的资质授权才能开展众筹行为;强化信息审核力度,对发布的信息负责;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基金会与医疗组织的合作,做到善款使用公开透明;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推动互助平台与征信系统相挂钩;与有关部门共建共享失信人名单,进行有效惩戒,等等。
阳光照亮爱心
刘元通
近年来流行于网络空间的公益众筹,凭借涉及面广、效率更高等优势,使零散的慈善资源更快集中、更好分配。从本质上来说,其与线下公益众筹并无区别,都要时刻保证公开透明。
众筹平台表面只是信息载体,实则也是诚信平台、责任平台。平台运行、信息发布的全过程都应置于阳光下,让捐赠者充分了解真实情况并做出自主决定。如果缺少事前、事中、事后的信息公开机制,让关键信息失真,甚至有发布者使用具有偏向性、诱导性的表述,就难免会让捐赠者有被蒙骗的感觉,同时也给别有用心者钻空子的机会,造成种种众筹乱象,透支宝贵的社会善意,给参与各方造成误伤。
确保善意在社会中顺畅流转,关键是要切实筑牢信息真实的关口。只有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机制,确保众筹全程都在阳光下运行,充分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众筹模式以及平台自身才能走得更远。
明确责任边界
匡吉
不少人的疑问在于,如何保证整个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实践中,一方面个人信息存储于不同部门,统筹起来难度不小;另一方面,治疗费用往往难以事先确定,会根据病情进展发生波动。
尽管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但事实上,一个完整的网络众筹过程,无论是求助者,还是帮助者,或者平台,各方都有责任边界。作为发起求助者,必须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作为参与帮助者,需要对自己的判断负责。作为平台,本来就负有管理责任,除了在明确筹款规则、确保相关信息和凭证齐全完整外,还应负有提醒的责任,既要向求助者明确要求承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也要对帮助者作出风险提示。
从目前情况来看,防止“骗捐”“诈捐”的发生,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还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明确各方责任边界,才能更加彰显诚信的价值,更好发挥监督的作用,让众筹平台更加规范,众筹行为更加有效。
 
(责任编辑:admin)
图片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