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4月3日电(记者张雅诗)香港中文大学3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绘制出全球首个野生大豆的参考基因组,为大豆基因研究提供重要工具。
这项研究由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林汉明领导。他表示,野生大豆参考基因组在比较基因组和进化研究中有重要价值,可以帮助寻找重要基因,最终实现改良培植大豆品种,帮助研发高产、优质、耐逆的大豆。
林汉明十年前研究发现,野生大豆比培植大豆有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基因资源,可用于提升培植大豆的抗逆性、种子蛋白质和次级代谢产物含量等农艺性状。然而,以往大豆基因组学研究主要依赖以美国培植大豆Williams82的基因组为参考,未能有效地阐明野生大豆特有的基因信息。
在这次研究中,林汉明及其团队针对野生大豆W05,采用了新的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绘制出达至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野生大豆参考基因组。研究人员通过此基因组与已有培植大豆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发现野生大豆与培植大豆存在显著的基因组结构差异。
研究发现,与野生大豆相比,培植大豆11号染色体和13号染色体末端发生了相互易位,这可能影响野生大豆和培植大豆的杂交研究,对遗传育种有重大影响。另外,在控制大豆种皮颜色的Ilocus区域,培植大豆含有一个大的倒位,研究人员证实该倒位引起大豆种子颜色由深色转变为黄色,解开了大豆驯化过程中的疑团。
这项研究成果最近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