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乌蒙,向水而富

2018-07-26 09:13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地处乌蒙山腹地、金沙江长江接合部,作为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昭通市面前依然有两难:90多万待脱贫人口,以及亟待修复的长江生态。
脱贫,需要发展;生态,更得保护。咋办?昭通给出答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向水而富!
站在观景台俯瞰向家坝,深觉震撼。1年多时间完成县城的搬迁重建,2个月实现6万移民的平稳搬迁,1个月完成百年老县城的拆除,为了确保向家坝水电站如期蓄水发电,昭通市绥江县整个县城后撤重建。奔腾的江水,在此转化为清洁的电能,输往成渝、长三角等地的同时,还减少了碳排放。
实际上,源源不断输送到成渝、长三角的,不只是昭通的电能,还有昭通人。超过70%的人在外务工,为昭通绿色发展赢得了时间。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昭通的使命,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提高森林覆盖率。除了房和路,绥江几乎全是绿。为了保护生态,老县城拆除前,绥江专门把县城老树做了移栽。如今城市干道旁,还有老县城移栽来的几百株老树守护在金沙江岸。记者惊叹于绥江68%的森林覆盖率,谁知当地还有更高目标:2020年,森林覆盖率要超过76%。如何实现?
绥江县委书记杨淞说:“应退尽退。”在地质灾害频发易发、国家禁止或限制开发等区域,昭通将实现“应搬尽搬”。“只有让群众搬出来,才能把空间留出来,进而让植被恢复起来,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修复保护的有机统一。”
对于搬迁,当地有本长远账:如果是一步步从山顶搬到山腰、山腰搬到山脚、山脚搬进集镇、集镇再到市里,对干部和群众来说是更大的折腾,对政府和财政来说,则浪费了更多的资源。
“应搬尽搬,当下必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说,“哪怕辛苦一批干部,我们也愿意选择用阵痛解决长期贫困问题,实现绿色发展转型。”
不搬不行,可搬出来的麻烦也不少。离开后,群众生计怎么办?搬得出,如何稳得住?怎么提高群众满意度?当地的办法是:短期靠务工,长期看产业。
工从哪来?“退耕还林,‘还’的不少是‘半边红李子’等经济林,管护时间短,群众搬出来后,村里有合作社管护。”绥江县中城镇大田村村民刘清元说,搬迁后省下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可以走出去。
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昭通逐步引导年轻人外出务工增收、学本事。未来,还将逐渐培育新产业:“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扩能改造、绿色能源基地建设、生态旅游、高原特色农业与二三产的融合,全都前景广阔。
实际上,即便是一产,昭通也还有很大潜力。“今年李子丰收,但价格比去年低了不少。”听记者问起今年李子价格,不少村民抱怨。“也不是都不好卖,10块多的供不应求,两三毛的烂在枝头。”绥江县新滩镇鲢鱼村村干部罗怀福补充。
缘何价高好卖,价低反而难出手?罗怀福说,李子管护好与歹,品质差异极大,“现在村里有的种植大户懂技术,已经开始牵头组织合作社。”
远望向家坝库区,隔一段会有一小组网箱。不少支流为了保护水质都已经取缔网箱养鱼,为何长江干流还有?杨淞解释:“国家标准是网箱养鱼面积不高于0.25%,咱们自己要求是不超过0.1%,这是生态优先;更重要的是,咱们养的鱼主要是鲢鱼和鳙鱼,基本不喂饲料,主要吃水里的藻类,之所以养在库区,不是为了喂得更肥,而是为了给它们瘦身,卖上更好价钱,这叫绿色发展。”
一路收纳清溪,金沙江水穿过向家坝继续向东奔流而去。滚滚长江东逝水,从金沙江到长江的水,依然是Ⅱ类。
(责任编辑:admin)
图片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