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地区不再偏远,落后地区也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关键就在于坚定扩大开放的决心和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重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这是时隔两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重庆作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展要求,为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也让重庆在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中地位更加凸显。 重庆是一个地处中西部的内陆城市,内陆城市如何具备开放气质,显现“沿海优势”?在今年的重庆市两会上,这个话题就曾引起广泛热议。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以国家战略视角看,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核心要义是带头开放、带动开放。重庆市紧跟党和国家部署,努力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向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放到过去,培育一家大型企业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现在伴着改革开放的洋流,乘着信息科技革命的春风,一家初创企业只需四五年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像重庆这样的内陆地区,往往具有劳动力、资源、环境等优势,要素成本低,市场空间大,一方面在区域联动发展中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另一方面只要紧抓机遇,同样可以崛起为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高地。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意味着,偏远地区不再偏远,落后地区也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关键就在于坚定扩大开放的决心和行动。 “实际利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两项指标均列中西部第一”“在全国率先运行国际行邮班列”……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驻地,一场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主题的记者会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重庆代表团的4位代表以丰富的事例、详实的数据,从不同角度介绍了重庆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情况,也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进一步建言献策。有现场记者感言:内陆腹地并不是开放洼地,跻身对外开放前沿,内陆城市大有可为。 厚植开放,优化环境不可或缺。让各类企业鼓足信心的,不仅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机遇,更有重庆在优化外贸结构、精准“引进来”、帮扶“走出去”等方面提高服务企业水平的务实行动。试点外商投资“单一窗口”,建立“一口受理、分工协同”的在线办事平台;企业申报录入项从184项缩减为84项,口岸查验部门持续推进通关通检一体化;对53个国家施行“72小时过境免签”……开放的主体是企业,服务和壮大开放主体,撑起了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市场根基。 2017年12月28日,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重庆果园港铁路专用线缓缓驶出,12天后到达德国杜伊斯堡。看似普通的班列,却标注下里程碑式的意义,实现了中欧国际铁路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之间的水铁联运无缝衔接,标志着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后一公里瓶颈被打通。“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项要求,重庆还将迈出新的探索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