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 “计时起飞!”初冬时节的一天凌晨,浙东某机场万籁俱寂,随着塔台指挥员、副参谋长肖建全一声令下,东海舰队航空兵某部一阵阵战机轰鸣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大队长徐振锐、飞行员闻泽武和大队长李超、飞行员姚国强迅速跨进座舱,驾机直扑某海域进行攻防机动等高难课目训练。
记者随即来到飞行指挥塔台,身边不时传出飞行员与指挥员的通话声,作训、通信、气象、机务等各类飞行保障人员注视着自己的显示屏,不时向指挥员报告最新飞行动态。
“古今中外很多战争都是在凌晨时分突然打响的,拂晓飞行固然重要,但也面临诸多风险。”该部作训科科长王威告诉记者,拂晓时分飞行员血液血糖较低,如果进行大过载极易产生黑视造成飞行员产生错觉,容易引发重大险情, 因此对飞行员身体素质、基本飞行技术、空中特情处置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这么危险,为什么偏挑这时训?”面对记者的疑问,塔台指挥员、部队长杨勇解释道,平时就是战时,天空就是战场。未来战争随时都会打响,要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海空无敌杀手,就要敢于迎难而上!
谈话间,记者透过雷达二次显示屏幕看到,红军双机编队实施单边迂回,企图隐蔽接近蓝军。为给僚机创造攻击机会,红军长机作S机动,故意露出破绽,引诱蓝军来攻。只见蓝军高速扑向长机,红军僚机以为得逞,立即猛扑过去,准备占据有利阵位,对蓝军实施咬尾攻击。不料蓝军早已识破对方企图,拉杆、跃升,瞬时急转,调转机头,死死咬住了红军僚机。一看形势突变,红军长机立即放弃原来企图,改变战术,支援僚机作战……红蓝双方发挥战机优越的机动性,不拘泥于规定的套路,不断地变化战术动作,由中距打到近距,由高空打到低空,胜负几度峰回路转。
4时20分,第一批对抗训练顺利结束。地勤保障人员不顾疲劳,迅速对飞机实施全面检查,进行再次出动准备,加油、充气、挂载导弹、修改参数、通电检查……
飞行员刚下飞机就直奔空勤休息室,还来不及喝口水,就来到飞参判读电脑前。飞行大队教导员成浩熟练地点击鼠标,迅速调出飞参数据,与参训空勤起判读分析。从起飞到奔赴空域,展开对抗,再到返回着陆,飞机的速度、高度、迎角等数据转换成可视画面,立体展现在飞行员眼前。他们一边指着屏幕比划着,一边就如何规范飞行动作、标准使用数据、修正偏差、寻找最佳攻击时机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数十分钟后,从战术协同室走出的飞行员,针对上一批飞行的问题和下一批飞行技战术特点,信心满怀地走向刚刚完成再次出动准备的战鹰。通电、开车、滑出、暖机、加力冲刺,很快,一架架战鹰再次腾空而起。
清晨7时10分,随着最后一架战机安全着陆,该部圆满顺利完成拂晓飞行训练,实现了“飞行操作零失误、地面保障零故障、指挥体系零差错”的训练目标。飞行讲评中,部队长杨勇告诉记者,通过全员额、全装备、全内容、全过程的对抗训练,从下半夜到次日拂晓,从本场空域到远海陌生空域,部队夜间技战术水平在大航程、大强度、高难课目的训练中得到了有效锤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