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文化产业蓄力成势之际,银行、信托、债券共同发力文化领域,文化投融资体系基本成型。
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6月7日在《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暨文化金融规范与创新研讨会上获悉的。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我国仍将大力支持文化金融产业发展,全国首家文创银行正酝酿成立,《文化产业促进法》也将于今年底前出台。
文化金融扶持政策密集落地
文化和旅游部6月1日公报显示,2017年,加强文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制定出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文化等领域“投贷联动”;推动出台《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推出文化产业专项债券;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国家层面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宏观性、指导性政策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文化产业促进法》起草工作稳步推进并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业内人士透露,《文化产业促进法》将于年底前出台,其中将对文化产业分类及统计口径做出明确规定。
“发展文化金融”成为突出亮点。上述扶持政策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文化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支持上市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规范引导面向文化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文化金融对接;探索开展无形资产抵押、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
地方政府层面也在积极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例如,广州市提出“完善融合发展金融支撑体系。包括创新文化金融服务组织形式、创新文化创意金融产品、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企业直接融资”等内容;陕西省除了对上市奖励、贷款贴息做了明确规定外,还提出利用创新融资工具,发挥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等中介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建立文化产业支行,以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收益权质押、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等融资工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上海则将“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作为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为三点:发挥产业基金撬动放大效应;构建文化创意投融资体系;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