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场美容师”的冰面三部曲 每天推冰焊冰浇冰需几小时 整套工序下来凌晨才能下班 他们是什刹海冰场下班最晚的员工,下班时间早则晚上八九点、晚则次日凌晨两三点,漆黑的冬夜只有前海、后海石栏边那几盏鹅黄的路灯与他们相伴,有人把他们称为“冰场美容师”。推冰碴、“焊”冰、浇冰——这是平整冰面的“三部曲”,经过“冰场美容师”的这一番打理,白天冰场上那些小裂缝划痕没了,再度平整如鉴。 工序1推冰 层层推出冰碴 冰面整洁如新 下午五点半,在冰面上驰骋的游客陆续退场,太阳渐渐落了下去,什刹海冰面上洒下艳丽的余晖,气温也随之开始下降。游客散去的冰面上留下无数条细细的纹路,同时,还覆盖着一层白白的细碎冰碴,它们都是冰刀鞋摩擦冰面留下的痕迹。浇冰之前的主要工作就是用推冰碴板将这些冰碴全部推出冰场,否则冰碴遇水凝固就会在冰面上形成无数个小突起。
冰场分为速度滑冰区、普通滑冰区和冰球区,工作人员一人拿起一个推冰碴板走进冰场,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始推冰碴。人与人之间前后间隔三四米,错落着向前推,但最重要的是后面的人推冰碴时一定要压住前面推冰碴的痕迹,这样才能保证冰面被推得干净。 工序2焊冰 弯腰温水焊冰 裂缝全部扫清 傍晚6点多,冰场冰碴清理完毕。记者以为可以开始浇冰了,谁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还不行,还有工序没完成,这就是“焊”冰。 原来在特别寒冷的冬天,厚实的冰面会被“冻”出裂缝。什刹海冰场负责人郑先生告诉记者:“有自然形成的裂缝其实是好事,说明冰面厚度足够,否则也出不了裂缝。”但这裂缝是需要补的,怎么补?得把冰‘焊’上!只见四五名工作人员拎着水壶,冒着蒸气的水正缓缓倒进裂缝。原来,冰场师傅们说的“焊”冰是用水的温度融化冰缝边缘的冰,使其与温水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冰面。 这些自然形成的冰裂缝宽度大约一毫米,长度往往好几米,弯弯曲曲。 “焊“冰用的水可大有讲究,不能是刚烧开的开水,因为温度太高会造成冰面融化面积过大,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必须用温水,温水可以融化些许冰面,冷却后与其他冰面融为一体,起到很好的”焊接“作用。 “焊”冰也得仔细,温水必须恰到好处地流进冰缝,水流不能太大,所以工作人员全都得弯腰“焊接”,冰面走一圈下来往往腰酸背痛。 工序3浇冰 高压水管喷水 冰面光滑如镜 浇冰师傅陈永建站在冰场边,看着空空荡荡的冰面跟同事们说:“明天是周末,来滑冰的人肯定多,这冰场可得给弄平整。” 所谓“浇冰”,就是用类似消防用的高压水管往冰面上浇水。但冰面不同于地面,水一浇上去就容易冻结,如果浇不均匀很容易出现厚、薄不同的冰面。滑冰讲究的是光滑如镜的冰面,冰面不平轻则影响滑冰者的游玩体验,严重的还会有危险。所以,浇冰师傅在冰场属于“大拿”型的人物——不仅没他不行,而且还非他不可。 后海3万余平方米的专业滑冰区,除了不刮风的日子,几乎每天都要浇冰。陈永建说:“刮风会把水吹跑,形成‘波浪’一样的条纹,所以刮风不能浇。”除此之外,后海从傍晚六点半左右开始浇冰,前海从晚上九点左右开始浇冰,数万平方米的冰场至少得三四个小时才能浇完,“浇完后海早的话晚上八点半、九点吧。前海浇得晚,下班得第二天凌晨了,那可是最冷的时候。”陈永建说,“干到后面,甭管你身上穿多少件衣服、戴多厚的手套,全都冻透了。不过浇冰那么多年,已经习惯了,要不也干不了这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