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与北约“掰手腕”,各有啥本钱
当地时间4月14日,美英法三个军力最强的北约国家空袭叙利亚后,国际社会对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爆发战争的担忧直线上升。透过叙利亚弥漫的硝烟,不妨冷眼看一下,俄与以北约成员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掰手腕”,在军力方面究竟各有什么本钱?
北约的“全面攻势”
数据虽然枯燥,却很会“说话”。据美国海军学院研究人员估算,整个冷战时期,苏联GDP最多不过美国的40%,军费总开支却与美国大体相同,其他北约盟国的军费总和约为苏联的一半,华约东欧盟国的军费则几乎可忽略不计,故北约的军费额度只是苏东集团的约1.5倍。
与此同时,优越的地缘战略态势也堪抵雄兵百万。华约与北约对峙的“中欧前线”,距苏联本土近900公里,距大西洋沿岸600多公里,这就使得苏联进可攻、退可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令上述一切都变成“过眼云烟”。近年来,俄罗斯经济深受国际石油价格暴跌、西方经济制裁加剧等因素困扰。北约却以乌克兰危机为借口,2015至2017年共增加了260亿美元军费预算。目前,北约的GDP和军费总量分别约为俄罗斯的30倍和18倍。
俄官方虽屡次誓言“重振军备”,但军费预算缩水导致俄军主战装备采购量多年在低位徘徊,现代化换装规划一再被迟滞,军事科研人才“断档”则令俄军工创新能力不足。近年来,俄军虽通过“新面貌”军事改革重构和优化了编制体系,但在无人机、电子元件、雷达、侦察卫星等多个关键领域都相对落后,战场侦察、控制与评估能力远弱于打击能力。
冷战后北约的一再东扩,已令原华约东欧盟国全数“改换门庭”,更大幅压缩了俄罗斯的防御纵深,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已身处前线,距离最近的北约国家分别只有400多公里和100多公里。
俄罗斯的“边线优势”
尽管综合实力有差距,但在东欧对峙前沿,军力对比却是另一番景象。
目前,波罗的海地区是北约与俄罗斯双方地面力量实际接触的仅有地段。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楔入波兰和立陶宛之间,把该地段分割成南北两段。北段是波罗的海三国,南段的波兰—立陶宛走廊以东则是一片适合重装突击的平坦地区。在这两个地段,北约虽在乌克兰危机后派驻了“前沿增援战斗群”,但目前也不过部署了约3.2万人的地面部队和约130辆坦克。
在他们对面的俄罗斯本土,则是实力优势显著的7.8万人的俄军地面部队和约750辆坦克。俄罗斯陆军建设重回“重型化”和“大编制化”的趋势,有利于其在常规的高烈度战争条件下实施重装大兵团突击。据美欧一些防务专家估计,在波罗的海地区,俄军能在数周内动员起至少15万人的后备兵力,包括装甲、炮兵、空中和海上力量。
相比之下,近年来着眼于“反恐战争”的北约军队已大面积轻装化,战备重点也从“大打”转向了非对称的低烈度作战。美国陆军的重装旅和装甲骑兵团已从2000年的19个裁减到目前的9个,且2014年已将冷战时代配属驻欧部队的5000辆坦克全部裁撤,日前才重新开始在欧洲轮驻一个装甲旅。冷战时代中欧战线的中坚力量、拥有数千辆坦克的德国国防军,2017年已只剩244辆“豹2”,其中能立即投入战斗的还不到100辆。
“空地一体战”是北约自冷战后期就在欧洲地区着力演练的针对性战法。美国及北约欧洲盟国目前能迅速集结约5000架先进战机支援东欧以及波罗的海战场,近4倍于俄军在该地区的可用三代机数量。不过,俄军在该地区密集布置的约350部先进中远程防空导弹发射器,也将极大压缩北约空中力量的安全行动空间。
俄罗斯的“重点倚仗”
俄罗斯要抵消北约常规军力的巨大优势,还要仰仗战略核力量这一重要筹码。尽管近年来俄军声称要强化“非核遏制”力量,但其核威慑能力的重要性仍被抬升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度。
今年3月1日,普京发表国情咨文时集中曝光了俄最新的6款“奇迹武器”,首先亮相的就是“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它是最令西方不寒而栗的SS-18“撒旦”洲际导弹的换代产品,因尺寸和重量太大,只能从地下井发射。这与现代洲际导弹转向机动发射的潮流背道而驰。公路机动的洲际导弹本来就是苏联首创,其强项在于遭敌核打击后实施核报复;“萨尔马特”则更加适合先发制人打击,最低限度也是探测到敌人发射后,不等导弹落地就立刻发射,以“相互确保摧毁”。
俄罗斯如此“反常规”发展核力量之举,折射出深刻的战略考量。
首先,俄罗斯这种放弃弹性、追求最强威力与最大毁伤的做法,为的不是寻求胜利,而是确保不致失败。核力量是用来捍卫生存的,常规力量才是用来保障利益拓展的。战略核武器更是“用来看”而不是“拿来用”的,高调宣传它的目的,不是“好战”,而恰恰是“不战”。这是“冷战”留下的一大宝贵经验。常规军力一时难以赶超北约的俄罗斯,发展核遏制力量,无疑能震慑北约无节制的蚕食进逼。
其次,这是俄罗斯牵制美国的有力杠杆。美国也十分清楚,战略核武器“中看不中用”、威慑作用远大于实际军事效用。然而,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已深陷“军事优势强迫症”,正在进入新一轮扩军备战期。为保证“绝对安全”,美国既要与一些进行军事现代化的地区大国比拼常规军力,也要重振核军备防范俄罗斯发威,不仅难以承受投入规模之大,也无法对俄全力施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