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记者调查 >

奥数热 发的什么烧

2018-05-31 10:04 | 新华网 |
我要分享

 “数学奥林匹克”,被誉为数学思维的“体操”。开设奥数教育和奥数竞赛,其目的是发现具有优秀数学潜质的少年,对孩子进行适度启智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兴趣。多年来“奥数热”不断升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奥数?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改头换面 “热度”不减
5月22日下午,合肥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昊昊,刚放学就被其父亲田先生接到政务区怀宁路一家奥数班学习。当天,班上17名同学要“这里离家不远,儿子的几个同学也在班上,可以相互帮助。 ”去年暑假,田先生和爱人多方比较才选定这家培训机构。 “近一年来,奥数班费用已超过6万元。我们还不算多的,有的家长给孩子请一对一VIP辅导,价格更高。还有的报了几个奥数班! ”田先生告诉记者。
在合肥市南门小学,记者采访四年级某班师生,发现接受过校外奥数辅导的学生达80%以上。来自合肥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处的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要求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动的获奖结果只能视为荣誉,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承认违规开展的此类活动的成绩或结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的管理和指导,广大中小学校不得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各类违规尽管主管部门在为“奥数热”降温,不过记者走访合肥市多家培训机构发现,即将到来的暑期奥数辅导班生意依旧火爆。一家位于屯溪路上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梁某介绍:“我们的暑期数学班报名即将截止,重点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记者注意到,为避免争议,一些培训机构的课程名称虽改头换面,抹去“奥数”字样,冠以“数学思维训练”“数学精英”等称谓,但其教程与教材仍针对各项奥数竞赛。
黄山市屯溪五中学生小鲍刚上初二,已是不折不扣的“老奥数”。 “小学三年级时,数学成绩还可以,当时老师鼓励我学奥数。”从此,小鲍开始在奥数班和奥数竞赛中奔忙,同学们给他起了个“解题机器”的外号。
“我可不想被当作机器人! ”小鲍说,自己很喜欢架子鼓,却被父母和老师认为是“不务正业”,只能把课余时间用在奥数上。从最先的懵懂,到入门后的喜悦,再到不堪重负的痛苦,小鲍的奥数之路充满波折。 “越学越难、越难越烦,最后不太能找到乐趣了。 ”小鲍坦言,一度看到数学题就头昏脑涨,不想再碰。
“有些家长喜欢跟风,看到别的家长让孩子学奥数,也要求自己孩子学,而忽视了他们的兴趣、基础和适应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副教授方刚认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想学并能学好奥数。
合肥市南门小学语文老师杨老师向记者回忆起一次监考“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时的情景:开考仅过10分钟,很多孩子就不再答题,而是开小差或趴桌休息。 “题目我们根本不会做,都是家长要求我们学。 ”全长1小时的考试,只有4个孩子坚持到最后。
除了跟风报班,记者调查还发现,我省一些知名初级中学小升初择校考试的数学试题,很多取自或改编自各类奥数竞赛,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家长们对奥数的青睐。
12岁的合肥市某小学学生元元,最近正忙着准备一所知名初中的择校考试。 “听说择校考试的数学卷,涉及奥数知识的题目所占分值不小。所以,我们抓紧给他补习奥数。 ”在元元母亲孔女士眼中,为了将来,孩子必须从小吃苦。只有上个好初中,考上好高中的概率才大,考取重点大学才有希望。
奥数无罪 过热有害
合肥市南门小学四年级学生妍妍,在报班前对奥数一无所知。经过两年多学习,她觉得学奥数对提高数学成绩有一定作用:“平时数学考试的一些附加题,我用了奥数班上学到的技巧就做出来了。 ”
“不能完全否定奥数的作用,‘一刀切’取缔的做法不妥。 ”南门小学数学教师胡老师认为,数学基础较好、学有余力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接触奥数。但这样的孩子,通常只占一个年级的10%左右。大多数孩子应当视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另外,奥数题与常规数学教学虽有一定关联,但明显“拔高”,学生不能顾此失彼,仍须以课堂教学知识点为主。
合肥某中学数学教师孙老师认为,小学四年级及以后,是学习奥数的最佳起步年龄段。奥数可以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传达的是一种转变思路、开拓视角的意识与方法。孙老师举例说,“鸡兔同笼”“华容道”“魔方”等经典奥数题型,不仅重点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训练空间想象能力也有帮助。
不过,孙老师也提醒家长,切忌带着功利心、用强迫手段让孩子学习奥数。在他看来,奥数和钢琴、棋类等课程性质一样,属于课外兴趣;如果孩子不想学或学不好,不能勉强。
“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取消奥数奖项高考加分的相关政策后,实际上‘奥数热’已有所降温。 ”合肥市教育局相关专家表示,进一步为“奥数热”降温,真正做到釜底抽薪,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破除“升学率崇拜”,突破应试教育的重围。应持续推进素质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决不让奥数“绑架”孩子的美好童年。
(责任编辑:admin)
图片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