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四季度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出炉,备受行业关注的非上市寿险公司2018年净利润情况也随之出炉。据记者统计,已经披露相关数据的70家险企中,有38家险企盈利,合计净利润为325亿元;有32家险企亏损,合计亏损144亿元。
整体来看,在非上市险企中,泰康人寿2018年以118.59亿元净利润居首位,阳光人寿、华夏人寿净利润均超30亿元,位列第二、三位。此外,有2家寿险公司亏损超过10亿元,最高亏损者达68亿元。
权益市场波动影响净利润
实际上,2018年不少险企受到了权益市场波动的影响,投资收益出现下滑,进而影响了净利润整体收益情况。
比如,1月29日,中国人寿发布业绩预告表示,201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7年度减少约161.26亿元到225.7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50%到70%。
对于此次业绩预减,中国人寿称,2018年年度业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受权益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影响,公司公开市场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早在2018年三季报披露时,中国人寿就表示,受境内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权益投资收益承压。
另一家2018年大幅亏损的寿险公司也提到,受2018年资本市场大幅下行影响,公司权益类投资出现较大规模的损失,造成公司2018年度较大幅度亏损。
从行业大类资产配置来看,2018年险资配置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9219.87亿元,占比达到了11.71%。2018年1月初,上证指数开盘为3314.03点,此后一路下行,在年末以2493.9点收盘,降幅达到24.75%,大盘表现并不乐观。
申万宏源证券研报也认为,投资收益率预期下滑,关注年末资产减值损失。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较2017年(11.4%)进一步放缓,行业险资运用平均收益率基于资本市场波动预期较2017年下滑超过1个百分点,达到4.3%。
龙头险企依然优势明显
去年险企净利润除受到权益投资影响之外,马太效应显著是行业净利润的另一大特点。据记者梳理,去年纳入统计的70家险企中,有38家险企盈利,但也有32家险企亏损,盈亏占比较为平均,行业净利润也主要来源于头部险企。
从净利润较高的险企来看,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华夏人寿、恒大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中信保诚、招商信诺等险企净利润均超10亿元,其他险企净利润均不足10亿元。有2家险企甚至大幅亏损超过10亿元。
2018年,行业保费也经历了大调整,寿险公司原保费增速创下近7年来的新低。据记者梳理,去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0.85%。这是自2012年以来,人身险公司原保费同比增速最低的一年。
除不少人身险公司保费出现负增长之外,2018年的人身险市场依然呈现大型险企市场份额较大,绝大多数中小险企份额均低于1%的现状。数据显示,去年91家寿险公司中,有72家公司原保费市场份额均不足1%,而前10家险企合计市场份额达73.49%。
与保费数据相对应的是,去年大型非上市寿险公司净利润依然远高于其他中小非上市寿险公司,例如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华夏人寿净利润均超过30亿元,远高于其他非上市险企。
从中小险企面临的困境来看,近日,麦肯锡对来自40余家保险公司的近60名高管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行业对于中小保险公司的未来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令受访者最为困惑的问题是中小保险公司的战略定位、产品和客户的差异化经营,以及公司治理和基础投入。
相对而言,寿险从业者对行业发展前景更加积极,其关注点更加集中于战略定位、产品和渠道创新、治理稳定上。调研结果指出,中小保险公司亟需解决外部竞争和内部经营两大挑战。
调查结果还显示,监管收紧,粗放模式不再。未来,良性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将逐步形成,行业的优胜劣汰会更加明显,中小保险公司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
内部而言,中小保险公司面临内部治理不稳定、基础投入长期不足、产品开发动力较弱、渠道管理上对第三方的依赖性高、客户经营薄弱,以及品牌经营理念淡薄等挑战,相较于大公司处于劣势。
此前的中保协报告也表示,中国寿险业迎来发展黄金期,但马太效应显著。从净利润来看,2014年至2016年,中小公司行业利润占比分别为20.14%、23.2%、19.32%,利润占比呈现下滑态势。
麦肯锡认为,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市场竞争充满挑战,但未来机遇大于挑战,中小保险公司要努力做到“小而美”而非“小而全”:“小而全”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导致资源分散,最终业务缺乏特色,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而要做到“小而美”,中小保险公司首先要对自身禀赋和短板有清醒的认识,然后发挥禀赋,规避短板,并在这一基础上强化客户经营,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聚焦差异化的价值主张,真正做到纾困突围,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