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月增速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看到这一数据,好多人感到不理解:“今年‘双十一’购物挺火的呀,天猫、京东、苏宁的销售都创新高了,为啥11月份消费增速还放缓了?”
今年“双十一”购物节,消费战绩确实不错。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2018年“双十一”当天,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约27%,再创历史新高。
电商平台销售这么旺,那11月份消费增长放缓,到底是哪里“缓”了?消费增长放缓,会不会影响经济运行?
11月消费增速放缓,是受汽车类商品拖累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分析,网上销售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一直是持续提高的。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落,主要是受汽车类商品降幅扩大和石油类商品增速高位回落等因素影响。
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同比下降10%,降幅比上月扩大3.6个百分点;石油类商品增长8.5%,增速回落8.6个百分点。据测算,此两类商品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0.7个百分点。“汽车消费回落对消费的下拉幅度比较多,也是当前全球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的问题。”毛盛勇说。
此外,“双十一”较往年的拉动作用也比预期弱一些,主要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盘子越来越大,节日效应会有所递减。现在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越来越紧密,有时候线上的消费和线下的消费和过去相比,替代性不是那么明显。
“消费是今年以来大家都很关注的指标,社会各方面的讨论也非常多。我们的月度分析,通常是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观察消费的变化。如果完整地看消费,这个指标还不完全,因为还有一些服务消费等内容没有包括。”毛盛勇说。
除了消费,生产增速放缓也引发社会关注。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5.4%,增速比10月份回落了0.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行业下降3.2%,是导致工业增速放缓的一个主要因素。
可见,11月份消费增速和生产增速放缓,里面都有汽车的影子。
“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生产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多数行业和半数以上产品保持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介绍,11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8.6%,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6.5%,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
“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38个实现同比增长,一些行业的增速还在加快。”江源说,其中钢铁行业增长10.4%,较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有色行业增长12.8%,加快4.1个百分点;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2.7%,加快7.7个百分点;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5%,加快5.4个百分点。
今年实现6.5%左右的增长目标,基本没有悬念
跳出增速看发展,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今年前11月的经济运行在质量和结构上都迈出新步伐。
去杠杆、降成本成效显现。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7%,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27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25元。短板领域投资较快增长。1-11月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2.0%和12.5%,增速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6.1和6.6个百分点。
新动能保持较快增长。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下,1-11月份,新登记企业数量日均达到1.81万户,市场主体还在继续大量增加。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现代服务业增长更快。11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6.7%,增速较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已连续11个月保持在35%以上。
从制造业投资看,今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减税降费措施,如下调增值税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各地也相继出台多项降成本措施。这些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负担,带动了制造业投资的较快增长。1-11月份,全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5%,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5.4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3.6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增速从4月开始持续回升,民间投资今年以来累计增速都在8%以上,表现是比较好的。从明年来看,投资总体平稳或者稳中略升的态势有望延续。”毛盛勇分析,今年下半年,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出,这些有利于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的大项目,将在明年较好落地,发挥出基础设施稳投资的效果。明年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后,对制造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六稳’政策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明年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甚至稳中略升的态势。
“今年的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2018年各项宏观调控目标可以较好完成,实现6.5%左右的增长目标没有什么悬念,也为明年经济运行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毛盛勇说。
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消费水平也在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消费的因素。
比如,我国重点领域消费市场,还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一些商品的质量和标准体系,仍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目前的消费政策体系,尚难以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预期改善。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就要破除这些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这两个重镑文件,都是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
《意见》提出,要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务消费升级方向,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适应居民分层次多样性消费需求,保证基本消费经济、实惠、安全,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形成若干发展势头良好、带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
比如,汽车消费的重点,是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在严格汽车产品质量监管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共享型、节约型、社会化的汽车流通体系,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实施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补贴等财税优惠政策,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费提质扩容,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
汽车行业市场很大,对生产和消费都有重要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全球总量的5成以上,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开发生产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就有望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消费升级,需要产品升级作为支撑。围绕我们的“吃穿用住行”,其实很多产品都有提升的空间,这里面的商机也很多。把百姓的消费需求对接好,消费潜力就能够充分释放,生产与消费的循环就会更加顺畅,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陆娅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