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差距,尤其是大西洋两岸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欧经济放缓是暂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因此,二季度宏观数据可能成为评判各方货币政策差异是否加剧的关键指标。
一个月前,市场预计英格兰银行将是英日欧央行中唯一能够与美联储保持步调相对一致的央行。然而,5月10日,英格兰银行议息会议上宣布维持当前利率水平不变,这使得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差异更加明显。
最新出炉的英国央行议息决议实际上并未出乎市场预料。近半个月来,英国宏观数据风云突变,因而5月份加息并不明智。在4月份英国GDP数据出炉之后,瑞银财富管理英国投资办公室负责人余修远向记者表示,未来加息路径需要综合考虑前瞻性PMI数据,尤其是生产和订单数据,如果所有数据表明需求并不旺盛,叠加脱欧的不确定性,英国央行就需要重新考虑英国经济周期节奏。
事实上,随后公布的4月份英国PMI不及预期,尤其是服务业PMI触及2016年9月份以来的低位。因此,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在此次议息会议后的发布会上表示,当前英国消费支出更加不确定,仅以脱欧公投前一半的速度在增长,因此目前没有加息条件。对此,余修远认为,相比于对加息的短期影响和冲击,更需要关注近期宏观数据波动对未来加息长周期的影响。如果数据表明未来需求端下降明显,有可能导致长期加息路径放缓。目前的预计显示,未来3年可能加息3次,每次加息25个基点。
与英国央行类似,欧洲央行4月底利率决议也“鸽声嘹亮”。欧洲央行强调,未来量宽结束之后仍将维持低利率,如果有必要将延长购债。更为关键的是,欧洲央行在此次决议中并未提及何时减少购债规模。导致欧洲央行持这一态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一季度宏观增速不及预期。虽然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当前欧元区经济增长仍然稳健,一季度欧元区数据疲软主要归因于突发因素,但并未对数据放缓作出更多解读。他表示,在讨论未来政策之前必须先理解目前的发展状况,必须理解经济减速是临时性还是永久性的,未来将会“谨慎看待”系列宏观数据。
5月2日公布的欧元区一季度经济增速为2.5%,低于去年四季度数据。这一现状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欧洲地区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的印象。分析认为,欧元区此前市场信心低迷正在逐步转变为增长动力的不足。考虑到未来美欧贸易冲突的风险,如果未来两个季度的数据下滑更为明显,欧洲央行此前密切关注的剩余产能问题再次重现,欧元区货币政策收紧节奏放缓的预期也将进一步得到证实。欧元区货币政策收紧预期降温的又一原因则是通胀。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份CPI同比初值上升1.2%,低于预期和前期的1.3%。值得关注的是,4月份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的通胀都不及预期,分别为0.4%、0.6%、1.1%和1.4%,只有法国意外升至1.8%。无论是国别还是欧元区整体,通胀数据不及预期也导致了市场对欧洲央行削减宽松规模的预期减弱。
如果说,市场此前对英国和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仍有一定的预期,那么对于日本央行的预期更为一致,即宽松货币政策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通胀长期低于2%目标区间成为日本央行退出宽松政策的关键制约。这一目标似乎遥不可及,以至于5月10日公布的4月份政策会议纪要中,日本央行已经放弃了原先设定的实现通胀目标的时间表。4月份日本央行议息决议与1月份类似,都强调关注长期量宽刺激政策的成本和对金融机构的伤害,但是退出宽松和加息对于日本央行而言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
相比英欧日三大央行,美联储不仅已经远远走在了前列,同时正在加速拉大与上述三大央行的距离。在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进程中,近期美国经济数据仍然强势。4月底公布的美国一季度GDP达到了超预期的2.3%。5月5日公布的失业数据明显好于预期,处于48年来的低位。5月10日公布的4月份CPI环比上升0.2%,虽不及预期,但同比上升2.5%,创2017年2月份以来新高。这三大宏观数据都推升了美联储6月份加息的预期。
正是由于美联储与其他央行之间的节奏不一,近期美元对非美货币气势如虹。然而,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差距,尤其是大西洋两岸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欧经济放缓是暂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因此,二季度宏观数据可能成为评判各方货币政策差异是否加剧的关键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