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金融 >

央行:未授权第三方应用代查征信

2018-05-11 10:15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眼下,个人信用已成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购房、买车、旅行、看病……几乎样样都与信用挂钩,信用好的人可免押金租车、酒店先住后付、分期消费打白条,这也催熟了个人征信查询业务。随着代查征信APP遍地开花,非法收集、兜售个人信息等乱象也层出不穷。
央行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称将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征信领域内的违法违规行为,严禁未经授权认可的APP接入征信系统。记者获悉,央行迄今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代查个人信用报告,消费者务必谨慎使用代查征信的APP,以防隐私信息泄露。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概念热炒,不少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了信用“被查询”。
从事汽车销售的上班族陈罡就曾被腾讯旗下的微粒贷以“贷款审批”的名义查询了其个人信用报告。用户界面按钮上方有两个默认勾选的用户协议,点击了用户协议就意味着授权微粒贷所属的微众银行去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查询记录也会显示在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中。业内人士提醒,个人信用报告查多了有可能会进“灰名单”,影响贷款审批。“频繁查询征信记录的行为会被视为存在还款风险,为保险起见,贷款公司会对这部分用户拒贷或是降额。”融360征信分析师宋璨提醒。
在央行明确无授权的情况下,目前仍有不少相关APP在运行,存在非法收集、兜售个人信息等安全隐患。
在一款名为“个人征信查询”的APP首页,尽管有央行征信中心的标识和字样,但使用手机号注册时却反复提醒请求异常,让人不敢再输入更多个人信息。而另一款名为“信用管家”的APP,在用手机号码注册后,需要回答问题进行身份验证,涉及通讯地址、银行卡信息、信用卡额度等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在注册环节俨然变透明。
实际上这些APP只是帮用户在征信中心的平台上进行查询,这和用户自己直接进入平台查询的流程并没有不同。
早在今年1月,央行征信中心就在官网发布安全提示:“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市民拿着自己的二代身份证,可通过银行柜台、自助设备、商业银行网银和征信中心官网四种方式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据央行征信中心数据,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接入各类放贷机构。根据央行此次发布的通知,将严厉处罚征信信息泄露等情况。运行机构和接入机构要健全征信信息查询管理,未经授权严禁查询征信报告,严禁未经授权认可的APP接入征信系统。央行还要求严格按流程和保密要求办理批量征信数据的抽取、留存、流转、应用和销毁,确保各环节数据安全。对于问题严重的机构,央行将责成其调整用户管理权限,直至暂停为其提供征信查询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