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市银行一季度业绩披露已收官。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上市银行经营增长稳健,10家银行在报告期内实现了超百亿元净利,五大国有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均突破去年同期水平,多家城商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10%。
与此同时,银行的资产质量持续好转,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报告期内,多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末持平或微降,拨备覆盖率也有所提高。在贷款和存款增速方面,大行与中小银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
业绩较快增长 净利息收入提升
今年一季度,五大行的业绩相较于去年来说,可谓打了翻身仗。
数据显示,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分别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788.02亿元、587.36亿元、490.01亿元、738.15亿元和200.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8%、5.43%、5.04%、5.43%和3.97%。去年同期,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0%、1.87%、0.06%、3.03%、1.35%。
其他几家一季度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的银行分别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其中,招商银行以226.74亿元的净利润排在股份行首位,再次超过同期交行的净利润,净利润增速达13.50%。
中小银行今年一季度实现的净利润增长也不容小觑,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贵阳银行、吴江银行等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净利润同比增幅。
与净利润高增速同时出现的是各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工行、农行、建行的净利息收入均达千亿元以上,同比增速超过10%;中行净利息收入增速也接近10%。
净利息收入上升的背后,是银行净息差的扩大。Wind数据显示,26家上市银行的净息差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净息差的中位数从去年末的2.065%,增加到了2.1132%;算数平均值从去年末的2.0759%,增加到了2.1825%。
从具体银行来看,工行、建行、中行的净息差都有抬升。其中,建行的净息差超越工行,达2.35%,同比增长0.22个百分点。但交行的净利息收入和净息差均同比下滑。
需要关注的是,因为H股上市银行和“A+H”上市银行从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一些银行的利息净收入等指标因统计口径的变化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波动。以民生银行为例,在原口径统计下,该行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6.97%,但在新会计准则下,该行的净利息收入同比降低23.88%,两个口径的差值达63.81亿元;光大银行两个口径的净利息收入差值也达到35.11亿元。
另一方面,经粗略梳理发现,一季度国有大行和其他银行在存贷款增速上有一定分化。国有大行的存款增速保持稳健,一季度吸收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幅分布在3.13%到5.08%区间,且都高于各自的贷款增速。
与国有大行不同的是,与上年末数据相比,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呈现出贷款增长较多、存款增长放缓的情况,且多数中小银行贷款增速跑过存款增速。比如,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贷款增速分别为4.24%和4.91%,但存款增速分别仅为0.06%和0.09%。吴江银行的贷款增速为3.61%,但一季度存款已经出现负增长。
资产质量向好 资本补充需求旺盛
总体而言,一季度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贷款率基本与上年末持平或小幅下降,拨备覆盖率也普遍提升。
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不良贷款率均下降0.13个百分点,分别为1.68%和1.48%。工行、中行、建行、交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4%、1.43%、1.49%和1.50%。
2018年底,银行需要达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也就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8.5%、9.5%和11.5%,其他银行应相应分别达到7.5%、8.5%和10.5%。
从一季报来看,A股上市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均满足监管要求。但强监管下,业务回表给银行带来资本补充压力,银行的“补血”动力依然强劲。监管部门也在3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支持银行创新资本工具。
一季度各银行与增资相关的举措频频。近日,农业银行的千亿元A股定增获监管核准,用于补充该行资本金,该行还发行了400亿元二级资本债;平安银行公开发行不超过26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也已获监管核准,债券在转股后将计入核心一级资本;交行董事会也向股东大会提出申请,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600亿元的可转换为公司普通股股票的公司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