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大搞优惠促销不只是商家,近期理财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摆开了“年末促销”的阵势。银行的理财产品不仅收益率节节攀升,而且银行近期宣传理财产品推送的短信也是接连不断、密集轰炸。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几乎各家银行都提高了在售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保本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从3%上涨到4%以上,另外,年化预期收益率超过5%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也是屡见不鲜。
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增
进入12月份,银行理财市场战火愈演愈烈,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再创新高。从11月中下旬以来,不少银行开始推出了高收益率理财产品。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银行再次放大招。目前,中小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优势明显,客户大多可以买到5万元起投,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国有大行也不甘示弱,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多在4.5%以上,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甚至也达到了4%以上。
上周,某国有大行推出的一款保本型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为4.4%,起购金额为5万元,期限为478天;该行另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5.15%,起购金额为5万元,期限为300天。据上述银行的理财经理介绍,11月份,该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基本都在5%以下,从12月份开始收益逐渐上升,本周可能会有“爆款”产品,但是额度有限。
“中短期产品的利率最近提升最明显,一个多月前,我行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在3.5%—3.9%之间,从12月份开始已经达到4%以上了。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此前收益率最高为4.5%,目前预期收益率大多在4.7%—4.95%之间徘徊,最高的能达到5%以上。如今距年末还有一周时间,投资者可以趁高点抓紧购买”,另一家国有大行的工作人员表示。
近期,中小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有所上调,预期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屡见不鲜。其中,某股份制银行一个月以前发行的产品预期收益率仅为4.7%左右,12月初发行的同一系列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5.2%,如今预期收益率再次上涨至为5.25%。
业内人士分析称,每年年末资金面相对紧张,银行的揽储压力也随之上升,近两周理财市场的产品发行量和预期收益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中小银行,往往不得不上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吸引资金和客户。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306家银行共发行了1904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增加11家,产品发行量增加117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85%,较上期上升0.06个百分点。
上周,28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3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环比下降;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0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环比下降。其中,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新疆、福建、黑龙江,分别为4.47%、4.39%、4.37%;非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四川省、上海、天津,分别为5.11%、5.11%、5.1%。
促销短信须仔细甄别
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起回升的还有银行推销理财产品的热情。
近日,有储户向《证券日报》记者反映,不管是否需要,最近经常收到各个银行的理财产品推介短信,甚至有的银行卡已经注销了还会收到短信。另外,记者在自己微信朋友圈中也经常能看到各种理财产品推介的信息,并且还经常收到各个银行理财经理通过微信发来的理财产品推介信息。
为了揽储的需要,各家银行均在大幅提高宣传力度,而通过短信、电话方式推送已成为一种趋势。银行理财产品以其收益稳定、风险低等优点,一直深受投资人青睐。
“尊敬的**女士,结构性存款收益率再创新高,10万元起可享六个月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4.25%,更有一年、三个月、一个月期限,R1级安全性强,挂钩黄金收益高,期限短流动性强,欲购从速”——这是近期某市民收到的银行促销短信。此短信的信息量乍看齐全,并且收益率很具有吸引力,但是该短信中有关产品的信息并不完整。
“银行发来的理财产品短信也不一定靠谱,特别是要警惕银行理财产品‘飞单’,不要轻信数量有限、欲购从速等推销用语并做出不理性的判断”,业内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