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监会发布了2017年三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0.9%,继续呈稳健发展态势。
专家指出,由于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三季度末,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31万亿元,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万亿元,同比均实现增长。宏观经济企稳、信贷结构调整、处置力度加大等因素则促使了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发展,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74%。此外,银行息差收入下降,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43万亿元,同比增长7.40%,增速较上季末下降0.51个百分点。
银行业资产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0.9% 金融服务持续加强
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4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92万亿元,占比37.3%,资产总额同比增长9.2%;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4万亿元,占比17.8%,资产总额同比增长7.0%。
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总额为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负债总额85万亿元,占比37.2%,负债总额同比增长9.3%;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41万亿元,占比18.0%,负债总额同比增长6.5%。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透露,经济增长实现了企稳,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正在决策部门的预期中稳步推进,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仍然处于十分稳健的状态。从银行资金供给层面看,尽管资金成本整体有一定的回升,但央行的资金总供应量并没有因此而收缩,社会融资总额仍然保持了平稳的增长。
在鼓励消费和金融服务薄弱领域,银行业服务也在持续加强。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0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对于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增长,黄志龙表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包括针对三农和小微贷款的定向降准等政策;二是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小微贷款和三农贷款的风险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同时三农和小微贷款的利差水平相对较高,这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三农和小微贷款的意愿。
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不良率维持在1.74%
近来,备受关注的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保持了平稳发展。银监会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6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34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与上季末持平。
此前公布的一系列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部分银行认为资产质量改善得益于宏观经济企稳、信贷结构调整、处置力度加大等原因。
黄志龙也认为,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改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两年内银行业很好地限制了过剩行业的资金投放规模,更重要的是高端制造、互联网产业、消费金融、按揭贷款等资产质量优越的行业资金投放,贡献了新增利润的主要部分。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蔡浩表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一直保持1.74%水平,总体信贷质量保持平稳,这与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略超预期的表现直接相关。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0.39%,同比和环比分别上升5.87和3.21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
分析人士则预计,随着中国社会整体信用风险水平趋稳,在经济平稳增长、市场化债转股进程加快及不良资产证券化实施的情况下,四季度银行业资产质量将继续改善。
银行息差收入下降 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下降0.51%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43万亿元,同比增长7.40%,增速较上季末下降0.51个百分点。2017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2%,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3.94%,较上季末下降0.54个百分点。
恒丰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江与蔡浩都认为,2017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较上季末下降0.51个百分点,主要与银行息差收入下降有关。其中,五大行和邮储银行等大型银行由于网点布局广泛、存款来源稳定的原因,盈利能力受影响较弱。而股份制银行则普遍面临较大压力,前三季度存款增速下降至2%,导致盈利增速下降较明显。今年以来,在去杠杆和严监管的宏观政策基调下,金融市场与传统存款市场利差拉大,由于股份制银行网点机构多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影响下,核心存款脱媒现象较为明显。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直言,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还将面临更大压力。各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要特色化、多样化经营,找到一条跟自身特点相结合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