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汶川特大地震十年 重灾区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2018-05-11 09:52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灾区及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5月7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关于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重灾区经济发展成就的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十年来,地震灾区着力巩固和发展灾后恢复重建成果,认真落实《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提升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产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灾区经济发展振兴成就显著。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改善优化
经济总量不断跃升。灾区上下稳中求进追赶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稳步扩大。2017年,39个国定重灾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829.7亿元,总量是2008年(2247.3 亿元)的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10个极重灾县2017年实现GDP 1657.5亿元,是2008年的3.3倍,年均增长13.1%,比全省高2.1个百分点,其中茂县(年均增长15.6%)、汶川县(15.3%)、北川县(15.0%)、平武县(15.0%)、彭州市(13.9%)等地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发展,39个重灾县三次产业结构从2008年的21.7:45.0:33.3调整为2017年的13.2:45.9:40.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7.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10个极重灾县三次产业结构从2008年的19.8:47.9:32.3调整为2017年的12.2:48.2:39.5,第一产业比重降低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7.3个百分点。茂县、汶川县、彭州市加快工业发展,2017年第二产业占比比2008年分别提高26.6、13.9、11.8个百分点;北川县、都江堰市大力促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2017年第三产业占比分别提升至45.1%和55.6%,比2008年分别提高13.4和4.7个百分点;安州区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推动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医药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深入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非农产业占比由62.7%提升至77.5%,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型的37.3:35.6:27.1转变为“三、二、一”型的22.5:38.2:39.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2.2个百分点。
人均GDP大幅提升。经济总量不断跃升的同时,灾区人均水平大幅提升,经济实力不断向前迈进。2017年,39个重灾县人均GDP达到42188元,是2008年(13836元)的3倍,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94.5%,比2008年(89.3%)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10个极重灾县人均GDP达到4732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73元,是2008年(13609元)的3.5倍。分县看,汶川县由2008年的13733元提高到2017年的56829元,北川县由6917元提高到22618元,都江堰市由12281元提高到50654元,什邡市由21498元提高到67955元。10个极重灾县有9个县人均GDP在全省县域排名中提升位次,其中茂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分别提升83、33、32位。
财政实力持续增强。灾后恢复重建以来,在各项政策引导支持下,灾区财政收入的基础更加夯实,源头更加充沛,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17年,39个重灾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0亿元,是2008年(72.7亿元)的4.3倍。不考虑口径变化,年均名义增长17.5%。分县看,朝天区、昭化区、剑阁县、北川县、青川县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为2008年的10倍以上,安州区、彭州市、汶川县、都江堰市、茂县等极重灾县均为5倍以上。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