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跟着总书记学新春走基层”之三:一直挂在心上,一直不放心

2018-01-31 09:30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2012年底至今,每年新春习近平总书记都深入基层,为群众送去最贴心的温暖。心系人民,情系人民,这是大国领袖的风采,也体现了他浓浓的为民情怀。2018年新春之际,人民网推出系列网评文章,号召党员干部和媒体记者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如何新春走基层。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一下飞机就前往曾经插队的延川县梁家河村,看望慰问父老乡亲,实地调研后又马不停蹄赶回延安市主持召开座谈会,针对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作出工作部署。“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挂在心上,而且一直不放心”。突出的主题安排,深情的寄语嘱托,映照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殷殷之心,也启迪着我们如何走好基层的方式方法。
马克思曾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在调研中有没有“一直挂在心上”“一直不放心”,实际上是在考验着领导干部和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时,有没有带着问题,能不能进行思考。事实证明,没有问题意识,就容易导致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缺少思考研究,就容易作出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没有现实针对性,就容易搞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矛盾认识不足,就倾向到工作成绩突出、问题矛盾少的地方搞“嫌贫爱富”式调研……凡此种种无一不表明,只有心系真问题,才能走出真意义、取得真效果。
由此观之,新春走基层是一场走访慰问之行,又何尝不是一趟发现问题、探寻答案之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哲学上讲矛盾无处不在,现实中来说问题也无时不有。从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关键期,到进入改革深水区的矛盾凸显期,从践行脱贫攻坚的庄重承诺,到全面从严治党的自我革命,要让重大历史命题与基层调研工作产生共鸣,就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切实推动解决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这也就对广大领导干部和新闻工作者提出具体要求:在出发前,问一问自己有没有做足准备工作?在调研时,想一想过程是不是围绕主题?在调研后,查一查效果能不能符合预期?不浮光掠影,不蜻蜓点水,努力做到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对准病灶一针见血。培育善于发现问题的啄木鸟精神,就能强化问题意识,有效破解矛盾;采取视而不见甚至回避躲闪的鸵鸟态度,就会让问题积重难返、矛盾积累发酵。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带着问题走,才能见其实;针对问题改,才能见其真。这是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也是评判一场走基层合格与否的度量衡。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