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毅亭: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具有强大号召力和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吹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集结号,进一步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这个梦想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类利益、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取最大公约数,贯通国家、民族、个人,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硬实力、软实力和综合实力,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中国梦要靠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来实现。伟大斗争的任务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保持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中国梦不是也不满足于“独善其身”,而是要在“兼济天下”中发展自己,通过发展自己更好地来兼济天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能够形成“同心圆”的。进一步说,中国梦究其根本是文明梦,它以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昌盛和创新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颜晓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勠力同心、接续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取得的重大成就。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有力证明: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就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被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所替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新时代的重要内涵和基本特征。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指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最好证明,是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变化的深层原因,标志着人民需要的拓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上升。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表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备了坚实基础和充分条件。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向、重点、途径、机制,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8年1月4日)
钟经文:全力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当前,多重转向催动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性“窗口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历史新方位作出的科学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把握经济规律,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中,部署了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经济建设思想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行动指南。唯有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打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支撑。我们务必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把它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贯穿到经济工作全过程,把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思维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全力以赴完成这场事关全局的深刻革命。转向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各层面结构调整优化的宏大系统工程,意味着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能转换、发展质量水平跃升的重大转折,要以全面创新为动力,以深化改革为引擎。(《经济日报》2017年12月17日)
陈 清:打好防止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组合拳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成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支撑。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资金脱实向虚现象,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当前,应打好防止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组合拳,推动我国经济顺利跨越关口、行稳致远。一是更新经济发展理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面对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适应的矛盾,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更新经济发展理念,以创新性举措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让地方政府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坚决不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更好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三是健全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创新为经济注入活力,但金融发展不能一味求“新”而弱化监管。应以统筹协调为核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四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积极稳妥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通过减税降费、完善营改增等举措,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利润率提高。(《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9日)
秦 哲: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中国是“东方人类历史的开端”,中国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最优秀成果,是世界共产主义者进行伟大斗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了人文底蕴、气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文化创新发展赋予了时代内涵、意义。历史证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国以伦理本位社会为核心的文化觉醒的过程。民族的觉醒本质上是文化的觉醒。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中国文化又一次伟大觉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中国革命文化的炽热激情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创造,构筑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脊梁。重视变革与革命的文化传统经过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当代中国革命理论与传统。中华优秀道德传统经过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信念。经典的大同思想经过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文化现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不断自我改造、自我革命逐步形成的。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价值理想、精神理念,既是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也是人类文明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让中国人民实现“自我觉醒”,也逐渐成为世界人民的普遍价值共识,更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增添了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