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务院宣布大幅度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家门口就能买到心仪的“进口货”,这一扩大开放的新举措赢得消费者一致认可,也勾起不少人关于进口货的深深回忆。
提起对外开放,老百姓最初也最直接的感受恐怕就是:“进口货”来了。上世纪80年代初,谁家有一台进口彩电,整栋楼都会投来艳羡的目光。细心的主妇,还会缝制一个漂亮的电视机罩,把这家中的“大件”好好保护起来。风靡一时的还有进口录音机。每到周日,拎着录音机来到公园,流行歌曲配迪斯科,堪称那一代青年的娱乐神器。进口车则高高站在消费塔尖,绝大多数人买不起,但谁家办喜事,总要想方设法租一辆或借一辆,风风光光迎新娘。
那些年进口货所受到的热捧,承载的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告别短缺、走向丰裕的热切渴望。1978年,中国全年共生产家用电冰箱2.8万台、彩色电视机4000多台,商品匮乏困扰着全国。老百姓想花钱、想改善生活,也无处去消费。商场来了进口货,哪怕价格高些、哪怕还要凭证购买,又怎能阻挡住人们的热情!
进口货所受到的热捧,也见证着中国告别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看到进口货,不论是商场里的还是邻居家的、报纸上的,许多人第一次发现,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好东西!进口货在当时代表着新奇、品质、时尚,甚至意味着与外面广阔世界的连接。不仅消费者为之心动,生产者同样受到强烈的刺激。不少中国企业正是从那时起发现新商机、下决心学习新技术,在借鉴中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