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核心科技必须是自主研发的,格力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的项目成果是我国制造业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提升我国整体智能制造水平非常有利。”近日举行的“新时代·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格力2018再启航”梦想盛典上,格力一举发布了5项自主研发的最新技术,其中,“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经专家组一致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伺服电机功率密度、过载能力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也意味着,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进程再次加速,中国智能制造迎来新的里程碑。
当前,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依然是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如何摆脱这一桎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在各种观点争锋中,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来破题已成为广泛共识,加速弥补智能制造领域存在的许多短板和薄弱环节,在软件、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等领域摆脱严重受制于人的现状成为当务之急。
进一步讲,智能制造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执行层的核心装备,是完成智能制造最后生产阶段的硬件基础,也是先进制造业的代表性产品。然而,长期以来,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中的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成为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行业整体严重依赖进口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破局,依靠什么?
非常欣慰的是,国内的不少企业近年已经在加速技术追赶,推动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努力从中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挺进,尤其是已经蝶变为全球型工业集团的格力电器,更是依靠“苦行僧”式的自主创新在短短几年间就走出了“强心”路。
这一次,格力被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伺服电机,正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其功率密度、过载能力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满足了高性能机器人对于伺服系统的要求。这意味着格力已经自主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上游核心部件或者说是“心脏”的技术,打破了被少数公司垄断的关键技术,有力地提高了我国机器人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了外资企业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
鉴定会上,东南大学程明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想要掌握核心科技,必须要通过自主研发。”这也表明,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多年所笃定的“宁可慢一步,格力的智能制造也要坚持走自主创造的路。”的路径,再一次得到了实践的成功验证。可以说,这将为不少投身智能制造领域的同行企业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民族企业自主创新的道路。
众所周知,自2012年董明珠执掌格力电器以来,格力昂首迈进多元化时代,在智能家电及智能制造领域实施“双智”战略,不断地围绕机器人、精密机床等领域发力,目前,经过近6年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格力已经在被称为“制造业之母”的装备制造业拥有了行业话语权,以智能制造助推中国工业整体升级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2017年,格力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智能装备业务收入21.2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220.27%,成为格力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可以预见,这次格力电器的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之后,将有力地支撑智能装备业务成长为格力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将为更多的国智能装备企业带来新动力,掀起一阵国产化热潮。
在助推中国制造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未来之路上,格力电器已经迈出坚定而有力的前进步伐,并不断地推出里程碑式的产品,这次格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新突破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未来,随着一个个技术壁垒的不断突破和国产化的全面突围,以格力为代表的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民族品牌必将迎来黄金时代。
|